008: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报国十年特刊
上一篇

林江涛非典后主攻哮喘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非典疫苗临床研究成功后,林江涛着力进行难治性哮喘病和临床戒烟的研究。

  林江涛

  2003年非典期间,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和北京近万名医务人员一样,坚守临床一线救治非典患者,经历生死考验。2004年3月,他接受委托承担首次非典疫苗人体临床试验。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10年前,我致力于救治呼吸危重症患者,琢磨怎样去控制那些非常严重的症状。现在,我更注重对患者的长期教育和管理,预防减少疾病的急性加重和慢性损害。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事是什么?

  最满意的就是哮喘联盟的建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防治网络。全国的呼吸专科医生联合起来,对慢性呼吸道病患主动干预,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长期干预,目前,效果正在显现。

  3.未来十年,对个人的期待?

  完善全国的哮喘防治网络,培训广大基层的呼吸科医生,做好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我个人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未来十年,对国家的期待?

  还是要加大对卫生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确保基本医疗的公平性,让人人看得起病。

  2004年3月中旬,正在医院值班的林江涛接到非典疫苗研制单位的电话,对方希望他能够承担首次非典疫苗人体临床试验,他当即答应下来。

  试验的风险极大。略懂疫苗知识的人都知道,那次获国家批准进入人体试验的疫苗,是灭活SARS病毒制备的疫苗。万一疫苗中的病毒灭活不彻底,受试者及其家属,都可能感染SARS,危及生命。

  “但如果没人试呢,结果还不是一样停滞不前?”林江涛不断用这样的反问激励自己和团队,最终迈出了中国非典疫苗研究的关键一步——招募受试者,开展I期临床试验。

  林江涛很意外,招募消息一发布,报名者不断。最终,研究团队从300多位报名者中,选取36位身体、心理状况和年龄适宜的受试者。

  2004年12月5日,林江涛对外正式宣布,36位受试者中,除去12位安慰剂注射者,其他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非典疫苗一期试验宣告成功。

  SARS结束后,上级领导想让他担任更高的管理职务,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明白,任何光鲜的头衔和耀眼的光环都可能跟医术和学术产生冲突。我今后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只能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医学和专业中去。”

  接着,林江涛又开始奔波各地,调查哮喘病的治疗和控制现状,与时任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一道,着手组建中国哮喘病防治联盟。

  “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仅有不足5%接受了规范化治疗。市场上充斥着吹嘘能‘根治’哮喘的庸医、假药!作为呼吸科临床医生,我们不能再沉默!”2005年6月,在中国哮喘联盟成立大会上,林江涛发言时说。

  如今,林江涛把更多精力放在呼吸病患者的教育上。不过,戒烟门诊每周接诊只有四、五十人。林江涛坦言,戒烟门诊生存一直非常尴尬。对此,林江涛说,从未想过放弃,“作为呼吸科医生,帮病人戒烟是份内责任。不戒烟,病人病根不除,我就不是合格的医生。”

  林江涛欣慰的是,医院领导、同事给了戒烟门诊很大支持。“医院的领导都不抽烟;吸烟多年的外科医生,也都来找我们戒烟。”

  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