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0:报国十年特刊

熊德明 希望永远没有讨薪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熊德明和家门前路口处竖立的当年和温总理握手的巨幅照片。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熊德明

  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看望三峡附近村民时,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农民熊德明向总理反映,她丈夫的2000多元工钱被拖欠了一年。此后,引发全国“讨薪风暴”。而熊德明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她曾获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奖”。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是以前能养十几头猪,现在能养上百头。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很多讨不到工钱的农民工来找我帮忙,我却帮不上他们,也有些苦恼。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事情是自己说了句实话,引起总理重视,让更多的农民工拿到了工钱。最不愿看到的,还是有很多人干了活拿不到工钱。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自己把猪养得又大又肥,能卖个好价钱。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人人干活都能拿到钱,永远没有欠薪讨薪,没有一个人再因为讨工钱来找我。

  捂了半天,熊德明的右手,还是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握住了。

  天天打猪草,熊德明的手掌磨得粗糙起皮,浸着黑乎乎的草渍,显得有些不干净。她把手使劲往裤子上蹭了蹭。

  跟总理握手,熊德明神情激动喜悦,周围的村民们也笑逐颜开,气氛一派祥和——9年前这一温馨喜人的画面,如今,被定格在渝巴公路旁的一张巨幅广告牌上,面朝长江。

  广告牌附近,就是重庆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农民熊德明的养猪场——关爱猪场。

  9年前,正是因为熊德明向总理说出了“工钱被拖欠”这一句实话,引发了整个国家为农民工讨薪的风暴。

  熊德明也一跃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把她评为年度人物,有工厂请她进城当干部,还有大量农民工请她维权讨工钱……如今,9年过去了,熊德明养猪致富,生活平静无常。“我只是个农民,把猪养得又大又肥,才是我的幸福生活。”熊德明说。

  工钱

  “挣2000多元一分没拿到”

  本来没指望要,可家里连猪饲料都买不起了

  她确实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尤其是见到总理前。

  此时,熊家有一亩多地,种稻谷,再养几头猪,一年下来,仅够吃喝,攒不下一分钱。

  每日,熊德明背着竹篓,到山里打猪草,回家喂猪,收拾家务。

  为了增加收入,2002年10月,熊德明的丈夫李健明到县城打工,修一个旅游项目“万步梯”的台阶,一天工钱40元。

  干了两个月,2000多元工钱一分钱没拿到,李健明索性回家,跟老婆一起养猪。

  2003年,熊德明借用邻居家的院子,养了20头猪。10月份,眼瞅着猪要出栏,熊家却连一点猪饲料都没有了。

  熊德明每天背着竹篓,到山上给猪割草。晚上,丈夫推着三轮车,去县城饭店捡泔水。“草跟泔水搭配着喂。”

  在总理来到龙泉村的前一周,正是熊家最艰难的时刻。

  丈夫李健明捡泔水时,被几个年轻人“碰瓷”,索要150元。这个老实巴交的农妇,以为出了大事,赶紧跟村里人借了150元,送过去。“不给人家钱只能打架,把别人打伤了,我们赔不起;自己被打伤了,医院去不起。”熊德明说。

  整个家庭正滑向绝境。

  熊德明回忆说,“那时候村里很多打工的都要不到工钱,我们本来也没指望要,可家里连一斤麦麸都买不起,猪要饿死,家就全完了。”

  讨薪

  “只不过向总理讲了句实话”

  干活拿钱天经地义,只不过讲了句“实话”

  “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吧。”坐在自己院子里,熊德明抬起头说。这个农民,除了村长,几乎从没见过什么“大人物”。

  她也想不明白,干活拿钱不是天经地义吗?为啥这么难呢?

  如果碰不见总理,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她说,她不敢想象。

  尽管当时的情景已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但熊德明还是想竭力回忆起每一个细节。

  2003年10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沿着一条泥巴路,走进龙泉村熊德明家的坝子上。

  天出奇的好,出了太阳。在山里割草的熊德明看看太阳,觉得大约四五点钟的样子,背着一篓猪草往家走。看到自家门口围了很多人,一个陌生人找到她说,不要乱讲,总理来了。

  熊德明赶紧把镰刀和背篓扔到地上,坐在婆婆旁边,婆婆紧挨着总理。

  “干活拿钱本来就天经地义,我只不过讲了句实话嘛。”多年后回忆,熊德明并不觉得自己当时有多勇敢。

  话虽然说了,但熊德明觉得,跟总理说了也白搭,工钱不一定能要得回来,“当时心想,我的猪还在圈里饿着呢。”

  第二天凌晨1点,两名村干部敲开熊德明家的大门,在欣喜和惊愕中,熊德明的丈夫收到了被拖欠一年的2000多元工钱。

  熊德明没有想到,命运就此改变。

  生活

  注册商标建立“关爱猪场”

  我现在很幸福,但一想到帮不上那些讨薪的,还是有些难受

  蓝色工作服,黑色雨胶靴,戴一顶绿军帽,2012年10月21日早晨8点多,像往常一样,熊德明握着扫帚,跳进猪圈,和儿子一起给猪舍打扫卫生,再把饲料倒进猪槽。七八头猪拱到她身边,嗷嗷乱叫,热闹非凡。

  从2004年开始,辞掉一家工厂提供的工作后,熊德明建猪舍养猪,后来成立了“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别人指点下,还拿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

  猪场附近跟总理握手的大幅照片,也是熊德明2007年自己竖起来的,说是为了打品牌,让猪好卖。起初,镇政府并不同意竖总理的照片,但最终也不了了之。

  院子里的墙上,贴着关爱猪场的简介:猪场年出栏仔猪3000头,年出栏育肥猪10000头。熊德明笑笑说:“哪有那么多,是饲料商贴上的,一年也就出1000多头肥猪。”

  为什么叫关爱猪场?也是饲料商想的,为了体现是在总理的关怀下建起来的。

  她终于不为养猪发愁了,生活也富裕起来。整个养猪场由熊德明与丈夫、儿子一家三口打理着,一年下来,满打满算毛收入20多万元。去年,家里还买了一辆轿车,给儿子开。

  最让熊德明感到烦恼的,是仍有许多农民工来找她,让她帮忙讨工钱。更失落的是,“我根本帮不了他们,很难受。”

  10月21日,一个包工头匆匆从河南坐火车跑到熊德明家,央求熊德明“跟总理说说”,替自己和12名农民工讨工钱。

  熊德明一脸无奈和歉意,让来访者找律师问问,“你们想得太简单了,我哪里见得了总理。”

  她接着对记者说,“记者对我的报道,让我的生活一下子变好了,但报道后找我帮忙要工钱的人也多了,我又帮不了他们。你们记者就不能替他们讨工钱吗?别光写好事,不写坏事。”她神情肃穆,又有些半开玩笑。

  新京报记者 王瑞锋 重庆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