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54:报国十年特刊
下一篇

马军 公众参与促企业自主减排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环保斗士马军,2006年组建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受访者供图

  马军

  2006年6月,马军组建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我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在其中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以及超过2500家污染企业名单。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研究问题、寻找原因,最终找到应对方案,付诸于实施。

  2.这十年中,你最美好的事情,和最不愿回忆的事情是什么?

  最美好的是看到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有较多的进展。最不愿回忆的还是那一幕幕环境污染场景。

  3.未来十年,你的个人期盼是什么?

  过去的十年,我一直在外面奔波,未来十年,我希望能够多陪陪父母,尽尽孝心。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期盼是什么?

  我希望能够真正看到经济社会的转型,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希望能够天更蓝,水更净。

  十年前这个时候,我刚离开媒体,加入一家环境咨询公司。

  写完《中国水危机》后,我一直在考虑,解决中国水危机的办法到底在哪儿,答案需要专业化的方式寻求。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我看到出口加工业触目惊心的场面,一片片工厂,接着一片青翠的稻田,中间是一条条河隔着。大部分河的颜色都不正常了,很多或流着黑水,或冒着白色泡沫。

  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们出口了廉价产品,污泥浊水却留在了自己的土地上,伤害了我们的兄弟姐妹。

  企业如果在意的话,通过采购订单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我清楚地记得,一家工厂有着很多工人眼睛受伤,发现是打磨环节没有给工人配护目镜,发现这一状况,跨国公司要求供应链必须配护目镜,否则没有订单。半年后我们再去,每个工人都配上了护目镜。

  但2005年初,我参与西藏一个金属开发项目,投资方是外方,总部承诺按照国际标准减排,但实际操作中,当地的经理人员就是不同意减排治污,他们说,中国就是中国,不要用什么国际方式。结果,废水排放造成羊死了,给牧民造成了影响。当时我强烈感觉,如果靠公司良知来减少污染,恐怕是困难的,环境问题必须要有广泛的公众参与。

  2004年时,网络和手机蓬勃兴起。2005年,我判断,可以通过IT技术,推动公众参与。

  2006年,我们开发水污染地图,把政府的公开信息整合起来建成数据库系统。2006年9月中旬,水污染地图发布第一期,11月,便有企业拜访我们。

  那是一家企业的公关副总说,他的老板在香港吃早餐时,在报纸上看到这个世界500强的企业竟然在污染名单上,非常吃惊,取消了所有人的年终奖金,要求中国的员工必须彻底治理污染问题。他们最后解决了问题。

  随后,一家一家企业接踵而来,到现在,已经有超过750家企业和我们沟通。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确可以推动企业自主减排。消费者的力量是强大的。

  从2006年我们开始收集政府发布的企业违规超标记录,当时只有2500条,到现在,已经有了11万条之多。

  新京报记者 金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