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84:报国十年特刊
上一篇

于莺 最担心病床不够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于莺感觉,这十年,患者越来越多,病床渐渐不够用了。她希望医患之间能将心比心。

  我2001年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那时候,我刚当医生时,觉得医患关系挺单纯的,也很温馨。大部分患者和大夫关系非常好。我有时候在病房值班,家属就拿着俩苹果推门进来。“大夫,跟我聊会儿天吧。”

  我没刻意想过“医患纠纷”这个事,但也领教过被患者或家属骂的滋味。那时我刚到协和一年多,在消化内科病房,半夜从急诊推进来一个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不断呕着鲜血。为了方便抢救,我想把一个独自住在双人间、病情已经稳定了的老先生挪到3人间,给这个病人腾出一间抢救间,但对方不乐意,还被家属追着骂。

  抢救完病人后,我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偷偷哭了很久。

  后来很戏剧,过了几个月,老先生长了小肠恶性肿瘤,我成了主管医生。家属一见我就傻眼了,怕我打击报复。我说不会的,过去的事儿甭提了。

  非典那年,我就头一个报了名,到非典隔离区里当医生。我觉得我是医生,出现了疫情,肯定要去。

  2004年,看见急诊缺人手,我又主动去了急诊。和之前在内科相比,急诊医生节奏快、强度大。我感觉这里的工作很适合我。

  这十年,患者越来越多,病床渐渐不够用了。我现在每天上班最忧虑的就是,床位永远不够用,但病人还是络绎不绝地来。

  我自己感觉从2006年左右,医患矛盾也开始多了。有时候,一言不合,就急了。我挺想对患者说一句,你把医生当敌人,医生怎么可能对你掏心掏肺呢?将心比心,就是这样的道理。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公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我记得,刚到协和的时候,我曾经给一些外企发过求职信。填期望月薪时,我一咬牙填了个5000块,觉得是狮子大开口了。结果人家很爽快,说你来吧。可我最终没去。我觉得,我是真的喜欢当医生,才走上这条路的,希望可以一直走下去。 新京报记者 温薷

  于莺

  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公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因开通微博迅速蹿红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每天与网友分享医院的趣事、生活中的囧事,被网友亲切称为“协和姐”。在她看来,医改实施得好,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性格变得含蓄、内敛了,逐渐不那么冒进。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是结婚、生女。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我把她送到上海父母家,隔了很久我去看她,她居然还记得我,冲着我喊妈妈。那个时刻真的,是我能记起的最美好时刻。

  最不愿回忆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还有白血病。她后来去世了。我感到悲伤、为她惋惜。她的姐姐不是同父同母的,但哭得特别伤心。这也令我感慨,亲情面前,血缘不是绝对的。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能成为一个单纯的医生,不受任何“行政”所干扰。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最期待的是医改。希望不要盲目地扩建三甲医院,更多注重基础医疗,建立合理的三级转诊体系,同时完善儿童、老年人的就医问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