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25日,郭树人坐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控制室内,观看各个发射前的各项数据是否正常……当日,北斗导航系统第16颗卫星成功发射。这意味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亚太组网已经完成。
和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相比,北斗工程一直显得很“低调”。然而,没有它的精准时间,电力传输、通信、金融系统很可能会出现“灾难”,公众生活的各类导航设备也无法使用。
1993年,郭树人调入北斗导航系统初建团队工作,那时整个团队的核心人员不过10人左右。
当时才三十出头的郭树人,已是北斗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核心成员。他和他的团队设计了北斗的星座结构、轨道卫星等北斗系统最为重要的部分。
郭树人回忆,因为我国第一次搞北斗项目,设计上没有任何经验,完全是摸索着干,在提出和美国、俄罗斯等国不同的轨道卫星IGSO卫星时,曾经有反对声音。
“坦率讲,那时压力很大。”为了让航天界对此有疑问的权威院士了解北斗的星座结构设计,郭树人在一周的时间几乎每天都站在答辩台上,向院士们解答每一个疑问。最终,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星座得到认可并付诸实施。
从1993年加入北斗导航系统团队,郭树人一周要参加北斗系统大大小小的会议五六个,一年365天200多天都在开北斗系统的会。他曾经计算过,从1993年开始,他开过的会议已经超过1000个。
让郭树人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7月27日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的场景。
当天发射前2小时,天空突降大雨,且伴随雷电。
“如果是其他卫星发射,遇到恶劣天气,出于安全考虑,大都会取消发射。但是北斗不一样,如果不按时发射会影响后面卫星的发射。”气象部门每15分钟就会做一次天气会商。
在综合各部门意见后,最终指挥部决定发射。
郭树人清晰的记得,当时,火箭在两次雷电的间隙腾空而起。升空不久,他还听到了雷暴。
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6颗卫星,已经忙碌了20年的郭树人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2020年前要打上去35颗星,艰巨的任务都在后面,停不下来。”郭树人笑着说。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郭树人
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核心成员,郭树人1993年加入北斗导航系统团队,参与历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看问题更全面了,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振奋人心的事儿是第一颗星成功发射时。最郁闷的是团队辛苦很长时间拿出的方案被毙掉。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有更多时间陪家人。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国家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更重视发展质量,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