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我们搞了一个老大妈论坛,邀请一百个老大妈来聊。其中一个老大妈就说,很多人家里珍藏着过去的老照片,应该给老照片组织一个展览。我当时就眼前一亮,这个展览的征集活动很快就开始了,很多人都把自己家里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拿出来参展,展览特别成功。以至于我们后来衍生出了一个系列的老照片展览,比如天安门合影,老照片寻找老战友。
为什么这个展览老百姓参与积极性这么高?一方面是能让大家回忆起曾经的岁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照片被挂在展厅里隆重地展出,是对照片里的人的一种认同,能让老百姓感受到一种尊重。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即使是普通人,也需要身份的认同,现在回想起来,这恰是建设公民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
老照片展览成功地吸引了大一批中老年人参与到文化馆的活动中来,怎么才能把年轻人也吸引来呢?我尝试了组织音乐角和英语角,都没有吸引来多少人。我们又搞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当时非常火的小剧场特别受年轻人欢迎,我们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式?
经过与戏剧界的人反复讨论,我们在朝阳文化馆进行了一番改造,形成了多个小剧场,取名“九剧场”。2004年9月18日,九剧场演出了国家话剧院的《青春禁忌游戏》,正式对社会营业。九剧场的小剧场话剧非常火爆,林兆华等导演纷纷来此排演节目,大批的年轻人走进了文化馆,这个他们曾经陌生的地方。
2004年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成立“民工影院”,给民工放电影。
2006年,我们文化馆的一个品牌团队——由下岗女工组织成的“红半天”女子鼓乐团被评为“北京市群众性优秀品牌文艺团队”。
今年我们负责的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建成,将在11月份正式开放。我们邀请了垡头100多家居委会的主任,准备成立文化居委会,来讨论决定下一年垡头地区文化中心要开展哪些工作。
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我探索以文化建设公民社会。现在的公民社会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人们面临着多重困惑。把社区居民身上的亚文化发掘出来,提升和转化为靠近主流的文化,使其得以有一个展示的空间。这也是当下以文化建设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 新京报记者 饶沛
徐伟
2012年11月,由朝阳区文化馆负责的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建成并将正式开放。这一切,与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的努力分不开。十年来,他扎根文化馆,开展了各种接地气的基层文化活动,探索出一条用文化建设公民社会的新路子。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过去十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实现了从文化福利到文化权益的观念转变。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事是我看着这个文化馆一点点发生了改变。每当文化活动为了取悦什么人,这就是最悲哀的时候。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2015年朝阳文化馆百年,要推出新文化馆宣言。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让文化回归公民社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