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星期五周刊·放大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星期五周刊·放大镜

从片场“杂工”到首执导筒,《寒战》导演畅谈幕后创作历程

陆剑青 梁乐民 无论演员多大牌,都不能改剧本(1)

2012年11月0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梁乐民、陆剑青被认为是麦(兆辉)庄(文强)组合的接班人。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2002年拍《千机变》时,干“杂活”的陆剑青和梁乐民聊起将来当导演的话题,这只是工作之余相互慰藉的玩笑话,不想时隔九年后竟然成真。二人携手编剧并执导的首部作品《寒战》昨日起全面公映。从五年的剧本打磨换来了被香港业内“风传”的传奇,到大腕明星为他们纷纷开绿灯,两位导演细解影片从创作到拍摄的幕后故事。

  相识 两个片场“受气的”,也有梦想

  2002年,身为副导演的陆剑青和从事电影美术的梁乐民因合作《千机变》相识。这是副导演,哦;这是美术,哦。彼此的第一印象完全是认识了一个新的工作伙伴而已。

  《千机变》当时主要在泰国拍摄,拍摄周期很长,而导演组和美术组又是最受气的部门,有时陆剑青和梁乐民就在私下相互抱怨和诉苦。

  “导演说明天要个海绵垫。”

  “这么晚了,你们都去睡觉了,我们还得去搞,等你们睡醒了我们还是没时间睡觉。”

  “当我觉得我很惨的时候,还好发现有一个人比我更惨。”

  就这样,两人慢慢熟络。有一次又在相互诉苦之后,梁乐民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这么惨多好,好像做导演会好一点啊。”这就是他们最初萌生的当导演的念头。

  之后二人又相继合作了《黑势力》《叶问前传》等几部作品,当导演这事儿却愈发正经起来,而且他们决定自己来写剧本。但是写什么题材曾一度让他们很伤脑筋,“拍黑社会我们讲不过杜琪峰,爱情片我们又不懂。”梁乐民笑着说。最后决定锁定在香港电影发展最为成熟的类型之一——警匪片,一是因为他们之前参与了很多警匪片的拍摄,二是他们觉得,近些年已经很少能看到有港味儿的警匪片了,当然,还有一点很最重要,警匪片很有市场。

  剧本 看了看美国大选,灵感来了

  剧本创作都有一个瓶颈期,陆剑青和梁乐民于是给自己放假。时值四年前美国大选,两人看着电视上奥巴马和麦凯恩礼貌地攻击对手,你来我往,思路突然被激活。

  “刚开始我们是想写关于五个警察的故事。”陆剑青告诉记者,“每年香港冬季,购物旺地人很多,警察人手总是不够。比如旺角,有几个警队都会各派出一个警察,临时组成一个新团队,专门负责在这些人多的地方抓小偷。”虽然故事可以写得很有趣,但二人总感觉格局太小,“而且想着想着这个点子已经被人拍过了,那个点子也拍过了,最后实在想不通,我们就停了下来。”

  此时正好赶上上届美国总统大选,整个竞选过程火花四溅,非常精彩,梁乐民注意到,候选人无论怎么对骂,但都不失风度。这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灵感,“可不可以把他们的这种风度放在我们的电影里?”于是,他们有了让两个职务较高、在各方面都旗鼓相当的警察斗智的想法,而接下来,自然是要找一个事件让他们参与其中。

  担任过上百部电影副导演的陆剑青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在他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很长的单行路,“我常常会看到一辆警察的冲锋车停在那里,其实大家是在吃宵夜,我就突发奇想,如果这时我拿着冲锋枪,是很容易把他们全部干掉的。”于是,他和梁乐民便有了让一辆冲锋车消失的想法。

  创作 有问题就找警察,帮忙解惑

  “观众买票看你的电影,能否对得起他们花的钱,是我们写剧本时唯一的衡量点。”《寒战》每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这与陆剑青和梁乐民的创作态度有关。

  “我们写剧本时是很注重真实性和逻辑性的,会先去问警察朋友,以现在的科技,有没有可能让一辆警队冲锋车消失,GPS都找不到。当得到有可能的回复后,我们才会把它写出来。”梁乐民说,片中每个细节都是经过严密核实的,“有很多人问,你们是怎么拿到那么多警队的内部资料的?其实我们首先是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每想到一个点子都会去咨询警察,他们会利用什么样的手段,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比如真实情况是,如果警队一辆冲锋车消失,是不会惊动到梁家辉和郭富城那样级别的高层的,为此我们把冲锋车上消失的警员设定成是梁家辉的儿子,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而这一创作出发点也成为他们拿到投资的关键,香港安乐公司老板江志强(李安、张艺谋多部电影的投资人)看完剧本,第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细节是否真实”?而且明确表态:“如果是假的我一定不投(资)。”

  陆剑青说,之所以要把这个故事写得很真实,是因为现在的观众太聪明,稍有逻辑不通,他们那一关就肯定通不过。

  (下转C16/1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