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时尚十年回顾之时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时尚十年回顾之时装

中国审美走出去,时尚认知走进来(1)

2012年11月0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09年4月北京第一家H&M在前门开业时的抢购盛况。王申 摄

  过去十年进入中国的国外品牌,甚至比之前50年的都多,它们占领着一线城市最好的商业位置、在一线城市中不断推出大规模旗舰店、大肆作秀做展览,同时也把扩张的步伐渐渐迈进了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

  国外品牌的到来更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把“中国时尚”推到了世界眼前,而国内的品牌,则更多在寻求一种突破,希望充实自己、通过合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己的实力。

  事件1 中国时尚力量真正走向世界

  【事件回放】

  2006年,谢锋作为中国内地的服装设计师首次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也由此拉开了中国设计师走出去的序幕。马可、计文波、卡宾、吴青青、Masha Ma、周翔宇等多位中国设计师在近几年里纷纷出现在各大时装周上,展示着中国设计的力量。伴随着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亮相率,中国模特也越来越受关注。杜鹃、裴蓓、刘雯、秦舒培、奚梦瑶、何穗、雎晓雯等中国模特在国际T台中表现越来越突出,刘雯更是登上了超模榜的TOP5,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超模。

  见证人:谢锋,JEFEN品牌设计总监,第一位到巴黎时装周作秀的中国设计师

  中国设计师和模特大规模走向世界势在必行,这对中国时装也是非常正面的推动,也表明了这10年来中国服装产业以及时尚产业的强大。在JEFEN在巴黎的第一场发布会邀请函上,我写下了“我们从历史的长廊走来,开启通向世界的大门”这句话,2006年10月1日,我看到那扇“大门”真的被我们开启了。

  我们这一代设计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八九十年代的设计师都要表达自我,是时尚产业的未来。但是六七十年代的设计师表达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思想。

  世界的时尚舞台如今接收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创新力量,而且变得更加国际化。现在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很多,但成功的很少。我觉得现在做设计师有两点很重要:坚持和机遇。坚持的时间可能是几年、十年甚至更长。机遇方面,我们这个年代正好有这样的机遇,因为十几年前没有设计师的产品,也没有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但是现在的竞争压力也特别大。当然每个时代对设计师的要求不一样,早期像CHANEL、DIOR、ARMANI都是需要有生意头脑的设计师,更多的是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但是现在都是企业化,公司都到了一定的规模,可以专人专做各个环节,所以这个时代更加纯粹,设计师必须要有才华,要热爱设计,并能从中获得乐趣,一种纯粹的事业心。

  事件2 奢侈品品牌进入中小城市

  【事件回放】

  奢侈品品牌把“战场”从一线城市搬到了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奢侈品牌在财富增长巨大、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杭州、温州、青岛、大连等东北、东南部二三线城市的开店速度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地也成为奢侈品企业布局的新兴城市。从路易威登、杰尼亚、古驰等奢侈品牌近几年新张的店铺来看,多半都选在了二三线城市,并企图通过二三线城市守望着四五线城市。

  见证人:银泰集团相关负责人

  随着奢侈品在一线城市已渐渐平民化、大众化,成为了品质生活的一部分。近几年,我们能看到一些嗅觉敏感的品牌进入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脚步,比如杭州、成都、沈阳、合肥。十年前,普通消费者很难理解奢侈品的价值,消费者其实也正在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只认LOGO到现在寻求低调、个性、与众不同,甚至到发自内心欣赏百年欧洲品牌的文化,历史,底蕴。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更多的国外小众奢侈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就是为了满足需求分化的中国消费者,以及厌倦了大牌的客人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已经开始注重穿衣打扮,但是更多的是从众心理,很少讲究个性化。消费的主力也是一些必需品。可是现在,奢侈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必需品,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有一件两件奢侈品是他们步入社会的标志。很多年轻人把更多消费放在了社交上,因此也会为了社交投资更多的行头,一些奢侈品的投资对他们来说反而是非常必须的,是展现自我品位和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生活水平有了特别显著的提高。二三线城市的潜力也逐渐显露,发达的通讯和越来越多的资讯让他们更加了解到这个行业,加上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他们对消费也有了更多的主张和渴望。他们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形象,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加自信;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追崇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因此,奢侈品牌在市场上想要占有领先地位,很大的一个战略关键是慎选店址,慎选商业开发商。我们希望给这些城市带去的是一种品质理念和生活方式。

  事件3 国际“快时尚”前途未卜

  【事件回放】

  2006年,Zara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了第一家旗舰店,紧接着在2007年,H&M也来到了中国,C&A、GAP、FOREVER21等快消品牌的加入,让中国人真正了解到了“快时尚”的概念——新潮的款式、几十到几百元的价格、每周都有新款式——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快时尚品牌让普通百姓能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最潮流的产品,满足了普通人追逐潮流的心态。

  见证人:田占国,资深服装评论人,《服装时报》总编辑助理

  2006年3月ZARA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快时尚开始被国人认知。所谓快时尚品牌,其最大的特征表现在终端的货品更新周期为一周或两周以内,款式紧跟最新的发布会。就这个意义上讲,快时尚品牌也可以表述为另一种模式的品牌集成店。ZARA、H&M、C&A等各品牌进入中国,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服装品类的消费周期,促进了服装商品的市场流通,也让消费者能够实现与国外同步的时尚消费。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由于快时尚品牌的进入和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在服装品质消费层面,国人表现出明显的下降。也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追求品质的消费者的离开,反而促进了奢侈品的消费。

  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在于商业体系和货运物流,包括ZARA在内的品牌现在的繁荣是基于店铺无租金或低租金的,其利润的构成大部分来自非产品本身,随着国内商业体系的变革,这种状况很快会产生扭转。另一方面,快时尚品牌的快现在受到网销平台的巨大冲击,价格上没有优势、品质上也没有保证的快时尚品牌,只能很快退出市场竞争。

  至今,我依然不认为中国本土有严格意义上的快时尚品牌,虽然从表象说,快时尚品牌的特点表现在终端,但其核心竞争力却是在采购生产和设计研发层面,就这一点而言,国内品牌还差得很远。

  ■ 潮流词

  Fashion Icon

  意为“时尚偶像”,走在时尚浪尖,是潮流的引导者。凭着对时尚潮流和服饰搭配的理解和心得,引导时尚追随者们前进的标杆和风向。

  街拍

  这种最早起源于欧美时尚杂志的街头风格拍摄也被叫做Street Snap,指的是在大街上把穿着比较有特点和有风格的人拍摄下来,街拍反映了普通人对“更贴近生活”的时尚风格和潮流的追求。

  IT Bag

  意为“一定要拥有它”的包。有着极高的出镜率,也不断被模仿和翻版。人人都以拥有它作为自己的时尚标签,而它亦能不断创造出销量奇迹。

  Stylist

  意为造型顾问。多由设计师、时尚编辑等构成,他们凭着经验和“感觉”,指导着公众人物的服饰搭配和着装。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巫倩姿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