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代表访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具体,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反映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人民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
报告回答两个核心问题
新京报:你觉得十八大报告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胡鞍钢:十八大报告从标题可看到两个关键词:“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就回答了当今中国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如何建设。报告对我国国情总体判断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和实际,多年来并未根本改变。报告还确立了总的现代化布局。
以往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当然经济现代化是根本基础,但随着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不协调到协调,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在十六大报告中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彼岸目标”与“过河之船”
新京报:怎么看报告再次提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胡鞍钢:这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目标,反映了目标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同时根据新的历史起点明确提出更高水平、更为公平、更为协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当国家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彼岸目标”的话,每一次党代会实际上就是解决如何到达这个“彼岸目标”的“过河之船”、“过河之桥”问题,必然会做一些战略部署。这些“过河之船”、“过河之桥”,我们也称为可以实施的发展方针、政策、措施,以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新出现的矛盾,包括国内外引发的矛盾,比如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到目标设定之后毫不动摇,逐步推进,不断朝着这个目标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具体,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反映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人民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
“我更关心城镇化质量”
新京报:此次报告还提到比如城镇化质量提高、文化目标等,与此前的提法有哪些不同?
胡鞍钢:城镇化方面,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达到50%,实际去年已经达标,今年预计会超过52.5%。因此速度没问题,但我更关心城镇化质量。比如怎样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比如怎样使外来人口享受到公共服务业。
从文化目标来看,报告不仅提出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关键提出来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的步伐。
社会目标方面,此次提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这个和原来的提法不同,原来的提法是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扭转。现在看不仅是国家的财力,还是地方财力有能力有条件做得更好。以北京为例,北边强,南边弱,于是重点发展南部。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