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光棍节”为何这么火?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议论风生

  “光棍们”有需求,商家自然不会舍弃炒作的念头。

  昨天是俗称的“光棍节”,有多少人找到伴侣“脱光”不得而知,但很多人钱包“光”了则是一定的。有报道称,截至昨日凌晨2点19分,天猫双十一活动支付宝成交额已达33.7亿,超过了去年同日的全天记录。其总裁预计,光棍节全天销售额将突破100亿。而京东、易购、易迅等也都通过各种促销加入狂欢。

  消费者购物热情在某一天“井喷”,除商家促销、新购物方式流行等诸多因素之外,这一天的“光棍氛围”显然也功不可没。11月11日光棍节,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节日。具体由来不得而知,网上流传版本众多。大体是产生于校园,流传于年轻人之间的一种调侃,近年来通过网络传播,俨然已成社会“主流节日”,更被商家成功打造成了“购物狂欢节”。

  没有人可以无缘无故“走红”,节日也是如此。很多人刻意打造的七夕中国版情人节,都没有光棍节这么火热,其背后或许还有些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在起作用。

  美国学者孙隆基曾用中国人对“人”的定义,来诠释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仁者,人也”,即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为任何一方下定义。他还举例,中国人只有在结婚建立自己的家庭,能够用自己组成的“人伦”关系去“定义”自己,才算“成人”。否则,不管年龄多大,总给人还未“完成”的感觉。

  有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二人”的文化心理越普遍,那这节日的内涵就越为人所认同。在这氛围里,单身者面临压力需要发泄,“脱光”者一身轻松乐得调侃。无论压抑还是调侃的心态,都很适合购物。“光棍们”的需求如此,商家自然不会舍弃炒作的念头。

  不过,正如你可以在好莱坞的大戏里体验一把拯救世界的瘾,但走出影院还是要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在光棍节的狂欢氛围里,刷卡消费的快感,可以让“光棍”的焦虑隐匿、让“脱光”的快感升级,但第二天醒来,摸着瘪瘪的钱包,难免又是一番惆怅。

  光棍节,是如今商业社会运作的一个缩影。人们所有焦虑、孤独、快乐或激动的情绪波动,都可能被“体贴”的商家所关注,并量身定制出应对“药方”——购物。而在“光棍节”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作为网购的主力人群,带动着网络消费的数据飙升,也就不是件奇怪的事情了。

  □敬一山(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