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十八大特别报道之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十八大特别报道之访谈
下一篇

隋振江:海淀将建数百新居民服务中心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十八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智库”

  创新型企业

  占全国20%

  新京报:海淀是中关村核心区,作为一个“智库”,人才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隋振江:科技给海淀经济发展带来了底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核心区企业总数达到14万家,占全市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创新型企业1万余家,占全国五分之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42家,约占北京市的60%。

  从收入来说,上半年,海淀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总收入4119.22亿元。这些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新京报:近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海淀,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隋振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一期已在中关村西区鼎好大厦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入驻机构21家,中方10家,外方11家,6家服务机构促进国际技术转移项目11件,技术交易金额530亿。

  未来2到3年,中心将为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入驻机构给予一定期限房租补贴支持,对入驻机构转移项目、能力建设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力争2013年底吸引约100家提供跨国技术转移服务的机构入驻。

  民生服务

  海淀区将兴建

  流动人口公寓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工作?

  隋振江:报告是高屋建瓴的,对我们未来的工作从各个方面做了部署。比如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海淀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北坞搬迁、唐家岭改造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新京报:社会建设是当前工作重点,海淀有何新举措?

  隋振江:海淀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区划分为区、街镇和社区(村)三级网络。目前,全区共划分三级网格715个,网格单元6089个,实现了全区全网覆盖。今年共解决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管理问题425369件,办结群众诉求27039件。

  新京报:海淀流动人口聚集,政府该怎么为他们服务?

  隋振江:海淀将兴建流动人口公寓,推进“来京人员服务站”建设,为流动人口在这里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海淀还将建立数百个“新居民服务中心”,完善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

  旅游产业

  “三山五园”

  建设启动

  新京报:北部新区是近几年海淀区发展的重点,目前具体进展如何?

  隋振江:目前,这里累计完成开发建设投资约600亿元,开复工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350万平方米。聚集了华为、腾讯等大批知名企业,未来肯定会出现产业发展强劲的态势。

  新京报:今年海淀三山五园建设有何进展?

  隋振江:目前,“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建设工作已启动,规划范围东起轻轨13号线,西至海淀区界、北起中心城边界,南到闵庄路。海淀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三山五园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历史文物保护区、古都风貌代表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

  新京报:海淀区如何保护开发区内的皇家园林、文物?

  隋振江:为了更好地保存文物古迹,我们先后成立了皇家园林文化区指挥部和“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指挥部,并委托清华规划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将按照文物古迹保护与恢复古都风貌并重、旅游项目开发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并重的思路来建设“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