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专题

15台优秀剧目登陆京城舞台(二)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话剧《李方洪》剧照
评剧《银杏庄》剧照
河北梆子《前门前》剧照

  ■ 2012年北京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剧目

  ●市属及改制院团创作剧目

  《霸王别姬》(舞剧)

  《窝头会馆》(话剧)

  《马本仓当官记》(评剧)

  《云之上》(京剧)

  《续琵琶》(昆曲)

  《前门前》(河北梆子)

  《歌唱》(北京曲剧)

  《少年孔子》(儿童剧)

  《想飞的孩子》(儿童剧)

  ●市区合作创作剧目

  《银杏庄》(评剧)

  《恩怨亲家》(评剧)

  《李方洪》(话剧)

  ●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剧目

  《什刹海》(评剧)

  《白纸坊太狮》(话剧)

  《海淀之北》(话剧)

  4

  评剧:《银杏庄》

  银杏庄里的拆迁故事

  大型现代评剧《银杏庄》,由市文化局与大兴区委区政府共同创编,中国评剧院、大兴文委联合出品。

  该剧以拆迁为背景,以大兴区党员干部刘秀梅为原型,讲述了银杏庄支部书记李雪梅等基层党员干部,在拆迁过程中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银杏庄》将李雪梅对养女无私的爱、对乡亲们感恩的爱、对党对工作的爱层层推进。

  《银杏庄》于2011年3月开始立意创作。2010年开始,伴随着北京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接合部治理和升级改造,地铁4号线大兴段和亦庄线建设通车,这些项目和工程的整体推进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与安置。拆迁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像《银杏庄》的女主人公李雪梅那样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

  2012年5月,《银杏庄》剧组正式建组,邀请了评剧界优秀演员加盟,中国评剧院也派出青年演员王婧、王新华等饰演重要角色。

  评剧在大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据大兴县志记载,民国初年,评剧产生后便流传至大兴,大兴有“评剧之乡”的美称,具有较高水平的评剧团和戏迷票友,所以选用评剧这一剧种编创《银杏庄》,更能贴近基层百姓,更能为百姓所接受。

  5

  话剧:《李方洪》

  民警李方洪暴雨中演绎人间大爱

  2012年7月21日,一场61年来最强的暴雨突袭京城,这场暴雨让所有北京人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在灾害性的极端天气面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干部群众雨夜里心手相连,守望相助。这一夜,北京涌现出了无数舍己救人的英雄。他们中有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就是市公安局燕山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

  从21日下午1时开始,李方洪带领民警和街道干部安置、劝说、转移了63名被困群众,他们在暴风骤雨中和山洪搏斗奋战了6个小时,村民无一伤亡。就在他们要最后检查一下被淹的住户中还有没有人时,意外发生了。李方洪在洪水中,一个趔趄不小心扶上了一根电线杆的斜拉线,被漏电的斜拉线吸住,以身殉职,年仅46岁。

  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李方洪挺身而出,用他的生命演绎了一名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大爱,演绎了首都人民警察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公安部授予李方洪二级英雄称号。李方洪长眠在英雄树下,长眠在公安史册,长眠在百姓的心中。本剧用浓浓的亲情,讲述了李方洪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对战友、对人民发自肺腑的爱。

  该剧由北京一九九八国际青年艺术剧团出品。该剧团成立于1998年,是最早的民营剧团之一。其于2008年荣获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为基层服务“优秀文艺团体”称号,这是民营剧团中的最高殊荣。

  6

  河北梆子:《前门前》

  河北梆子唱出前门老字号未来

  前门前改建举世瞩目,鲜鱼口食品街面貌一新,正阳楼饭庄方家御膳吸引着八方来客。

  商学博士方媛媛继任正阳楼饭庄总经理,为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欲扩大经营规模。其父方继祖为继承六代宗传,坚持“质高量少”的传统经营方式,父女在老字号闯新路与保品牌间产生了矛盾。方媛媛以创新理念,解决了老字号继承与发展的难题,从而折射出前门前商业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宏远前景。

  该剧以政府斥资百亿元打造前门商业区为背景,讲述了北京老字号饮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的故事。全剧集北京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于一体,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出前门大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该戏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出品,其始建于1960年, 为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由著名戏剧家姬君编剧、作曲,著名导演李利宏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王洪玲和王英会,在剧中分别饰演方媛媛和方继祖。

  河北梆子唱腔集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于一体,深受京津冀地区广大观众喜爱。剧团成立以来共排演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剧目两百余出,其中《王宝钏》、《蝴蝶杯》、《窦娥冤》等传统戏更是脍炙人口,久演不衰,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