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1:专题

15台优秀剧目登陆京城舞台(五)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话剧《海淀之北》剧照
话剧《窝头会馆》剧照
评剧《什刹海》剧照

  ■ 2012年北京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剧目

  ●市属及改制院团创作剧目

  《霸王别姬》(舞剧)

  《窝头会馆》(话剧)

  《马本仓当官记》(评剧)

  《云之上》(京剧)

  《续琵琶》(昆曲)

  《前门前》(河北梆子)

  《歌唱》(北京曲剧)

  《少年孔子》(儿童剧)

  《想飞的孩子》(儿童剧)

  ●市区合作创作剧目

  《银杏庄》(评剧)

  《恩怨亲家》(评剧)

  《李方洪》(话剧)

  ●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剧目

  《什刹海》(评剧)

  《白纸坊太狮》(话剧)

  《海淀之北》(话剧)

  13 评剧:《什刹海》

  古砚台讲述什刹海

  演出时间:11月24日至25日

  演出场馆:北京戏校排演场

  演出单位:北京京评戏曲剧团

  大型原创现代评剧《什刹海》剧情围绕一方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砚台和一座老四合院的归属展开,讲述了一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在如何利用什刹海边的四合院问题上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冲撞,反映了以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后人——关佳旭为代表的北京人在情感和社会责任之间艰难的抉择。

  四合院一座,古砚台一方;看不尽喜怒哀乐荣辱悲欢人生大精彩。一腔豪迈血,一口旧京白;唱不够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新时代。

  该剧采取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加快戏剧节奏。以新的视角结构、编织人物关系及感情纠葛。突出主线、增加悬念,注重情感的宣泄与人性的开掘等艺术手段的同时,力求使人们在充分享受戏曲艺术美的同时体验人生况味。

  突出北京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北京四合院如何利用,两代人文化价值观念与经济价值观念的冲撞,展示主人公关佳旭的生命历程和一名文学家保护祖国历史文物、景物的爱国情愫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赞美北京名胜古迹,让人们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今天民俗文化生活的时尚与美好,以此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14 话剧:《海淀之北》

  那些年 我们一起闯过的中关村

  演出时间:11月25日至26日

  演出场馆:首都剧场

  演出单位:北京林兆华戏剧中心

  上世纪90年代,刚刚毕业的王立冬放弃了优厚的出国深造机会,立志要在中关村里做出真正“中国制造”的软件。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女友离开,郁郁不得志。

  机缘巧合,刚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的中国第一代软件工程师陈家兴闯入了王立冬的生活,在他的帮助之下,王立冬编写出了令人惊叹的汉化程序,轰动计算机界。然而,这个“恩师”正是王立冬的女友长年误解的父亲……一边是梦想的坚持,一边是现实的抉择。多年之后,只有一栋在当年危楼上重建的房间,飘晃的白布帘,记录着20年前这场日夜奋斗的点点滴滴。

  《海淀之北》此前上映时曾用名《北京有个中关村》,取材源自中关村人的现实原型,编剧孟冰亲赴中关村各大店面及企业寻找故事,倾听中关村人的奋斗历程,用真实生活打磨情节,体验生活长达3个月,三易其稿,终成此剧。

  该剧系“2012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参演剧目”之一,也是林兆华导演今年少见的一部新作。他在戏中大量起用其工作室年轻演员,王丁一担任执行导演。这批随着林兆华导演排演过《回家》、《说客》、《伊凡诺夫》等大戏的年轻演员渐渐独挑大梁。

  此次,林兆华导演在舞美设计风格上也秉承“现实主义”,力求最真实地还原中关村这几十年来的众生相,将“戏剧就是游戏”的表演理念加入到现实主义题材中。

  15 话剧:《窝头会馆》

  群星大腕演绎“窝头会馆的故事”

  演出时间:12月1日至2日

  演出场馆:首都剧场

  演出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平解放的前一年,1948年的夏天、秋天和冬天。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

  他们性格迥异,有的爱钱如命、有的谈吐刻薄、有的心胸狭窄、有的猥琐木讷……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这些小人物穷困潦倒,饱受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恶人横行等社会弊病的折磨,却在绝望之余对未来怀着深深的期待与憧憬。

  腐朽的社会坍塌了,它无法泯灭人性的美好,更无法阻挡新生的快乐和扑面而来的光明。哀伤之后,曙光悄悄降临,旧的去了,新的来了……

  《窝头会馆》首演于2009年,是北京人艺为建国60周年推出的献礼剧目,集合了编、导、演领域的顶尖阵容。

  何冰、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几位大腕的实力,加上金牌编剧刘恒剧本的魅力,再经过大导演林兆华的精心烹制,这一番的精工细作端出的“窝头”自然不会让观众失望。

  何冰扮演的苑国钟将小人物身上的贫嘴与厚道演绎得直击人心;濮存昕的“古月宗”可谓从形象到动作来了个大颠覆;宋丹丹则一改观众心目中的喜剧形象,将“田翠兰”泼辣背后的那份善良和美好化为一种动人的力量;杨立新的“反一号”却让人看到了这个剧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坏人。

  北京人艺方面表示,该剧中透射出人性的光辉,光明必然战胜黑暗,值得更多人去铭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