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看2013经济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看2013经济特刊

樊彩跃 应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樊彩跃表示,影响消费需求疲弱的因素,主要是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内需不振已经是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老话题,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也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力度最小的一个。刺激内需未来将成为接续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让中国人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并非易事。破解难题的症结和根本在哪里?未来如何系统地解决需求偏弱的问题以保障经济保持高速发展?

  专家樊彩跃认为,破除消费的难题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专家高粱则认为,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疲弱的问题在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先天性缺陷。

  人物简历

  樊彩跃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消费问题研究。樊彩跃长期参与并主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研究”课题,参与并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和宏观院交办的多项重点课题,包括“‘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等。

  要想系统地解决需求偏弱的问题,就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加快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深层次问题。短期内要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使这部分群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

  刺激内需需要长效机制

  新京报:现在大家很关注刺激内需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示范?

  樊彩跃: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央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由此,我国消费政策由过去限制消费转向鼓励消费,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扩大消费的措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为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我国及时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启动消费需求的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京报:之前也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这个政策效益如何?是否可持续?

  樊彩跃:总的来看,家电下乡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以来,农村消费增长开始超过城市,改变了多年以来农村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

  但短期刺激政策终究是权益之计,要从制度上建立扩大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以消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大众敢于消费。

  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影响需求问题

  新京报:是否还会出现像之前的汽车和住房消费一样的新的消费突破口呢?

  樊彩跃:住房和汽车消费持续了这么多年,出现井喷式增长,但现在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房价太高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堵车等问题出现。

  下一步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我想应该是扩大服务性消费、旅游和文化消费。

  新京报: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也在变差,这是不是增加刺激内需的难度?

  樊彩跃:影响消费需求疲弱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从短期因素来看,一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景气预期不乐观,对消费者预期和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等短期消费刺激政策经过连续几年实施,其政策效应明显递减,要继续发挥刺激作用,需要有新的政策设计。

  第三,住房和汽车两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热点同时降温,对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了明显制约。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使住房消费明显降温,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装潢材料、家电、家具等销售均相应受到影响。

  汽车消费由于受到“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到期,以及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的道路拥堵、用车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增长明显放慢。

  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

  新京报:如何从体制层面解决内需不振的深层次的问题?

  樊彩跃: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仍是影响扩大消费的主要矛盾。

  首先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2001-2010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分别低于GDP增长0.8和3.5个百分点。尤其是劳动者报酬长期偏低,严重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第二,收入差距持续不断扩大,财富向少数人过度集中,导致有消费意愿的没能力消费,而有消费能力的消费外移,消费能力流失。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由于身份无法解决或已经解决身份问题,但他们的家人依然滞留在农村,在农村消费。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且保障水平较低,包括住房、教育、医疗以及基本生活保障等,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后顾之忧,不敢消费。

  未来要想系统地解决需求偏弱的问题,就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加快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短期内要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使这部分群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

  从长期来看,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进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所在。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关键

  新京报:有人说内需无法启动最大的桎梏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这项改革,你有什么期待?

  樊彩跃:我同意这种说法。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对扩大消费造成了明显不利的影响。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这表明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今年有望出台。

  希望通过深化改革,中低收入者收入能够有较大幅度提高,由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同时,通过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控制垄断行业薪酬过快增长,扭转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刺激内需要实现真正实质性的突破还有待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相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酝酿了这么多年了,据说几经修改,应该会有一个大突破的。

  这其中的重点是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此外,要缩小收入差距。垄断行业收入太高,少数人占有了绝大多数的资源,而且是不在国内消费,在国外购买奢侈品。目前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对社会安定不利。

  同题问答

  对未来10年前景较乐观

  ●2013年,如果你有500万元多余的现金,你愿意用来买房子还是用来买股票?还是用于其他?

  樊彩跃:什么都不干,存起来,也是无奈的选择,房价实在是太高,股市很不乐观。

  ●你对2013年经济复苏是否乐观?为什么?

  樊彩跃:应该比今年会好一些,谈不上多乐观。主要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国都采取了一些新的刺激措施,会逐步发挥作用。

  ●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计划移民,你支持么?

  樊彩跃:不支持,中国挺好的,各方面都有进步,从长期来看中国长期发展趋势看好的。没必要移民。

  ●能否用一句话回答: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哪里?

  樊彩跃:改革创新。

  ●对未来10年的经济前景,你乐观还是悲观?

  樊彩跃:比较乐观,虽然继续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很难,但是8%左右的增长还是很快的速度,还是很有可能的。

  A特18-20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钟晶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