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看2013经济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4:看2013经济特刊

华生 新股发行要抬高上市门槛(1)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华生认为,扭曲的结构是中国股市上最基本的“国情”。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股市在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阵痛而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市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凸显。

  2012年以来,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改变,在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路上逐渐蹒跚前行。证监会主导的新股发行改革、分红改革、降低市场费用、引入机构投资者、放松行业管制等正在逐步推开,亦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但股市的乱象仍在上演,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参与各方的利益是否考虑周全,在这些方面都引发了市场争论。股市的路在何方?

  为此,我们采访了参与设计股权分置改革的著名经济学家华生,以及长期参与国企管理,曾在北京国资委任副主任的北京控股副董事长侯子波,谈股市的现状与未来。

  人物简历

  华生

  知名经济学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和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积极推动者。其中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影响尤大,他在1998年即提出股权分置改革问题,2005年得到监管部门推动开始改革。近年来亦关注股市改革进程,今年曾提出“二次股改”构想。

  原来做的改革,比如创业板,被说成是“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现在又变成了有意压低后的发行量低、发行价低、募集资金低的“三低”。上市公司拿到的钱是少了,但是这个收益都留给了一级市场打新的投资者。上市首日的价格更高了,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是更大的泡沫。

  新股发行改革走偏了方向

  新京报:证监会从今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分红方面推进改革,包括强化分红信息披露和分红约束,你怎么看这个举措?

  华生:这个事情从方向、从要求上看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是问题是要针对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这和我们当下很多口号一样你不能说它不好,但是最后实践中大家意见很大。

  在分红问题上,我们90%的企业,市盈率很高,它就没有什么东西可分,就是全部(可分配利润)拿来分红又怎么样?股息率还是很低。

  而对于一部分市盈率比较低的大盘蓝筹股来说,因为种种原因,倾向于不分红或者减少分红。最明显的例子是银行股,十六家银行占了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多利润,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几倍,如果真分红对市场的作用会很大。但银行说它资本金不足,要降低分红去补充资本金,汇金公司就有这样的通知。

  所以对证监会来说,不能空洞地提这个口号,而是要针对这种情况,要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能分红的公司说要降低,不能分的公司说了也落不到实处。

  新京报:最近的市场上有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前一阵洛阳钼业和最近上市的浙江世宝,都是低发高炒,你怎么看这些情况?

  华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说明新股发行改革走偏了方向。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原来对“三高”不满,原来做的改革,比如创业板,被说成是“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现在又变成了有意压低后的发行量低、发行价低、募集资金低的“三低”,但这个三低没有用。这个三低是人为的干预形成的,上市公司拿到的钱是少了,但是这个收益都留给了一级市场打新的投资者。上市首日的价格更高了,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是更大的泡沫。

  如果审视这样一种格局,实际上市回到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前,2006年、2009年第一轮的新股发行改革之前按计划价格发行的样式。这样做我们看到的危害其实更大,因为三高发行,钱至少是上市公司拿走了,上市公司还有后劲,现在钱进了打新认购者的腰包,上市公司靠什么发展去回报二级市场投资者?

  上市公司没有拿到钱,过一阵还要再融资,羊毛还不是出在羊身上吗?

  这样做更大的危害还不在于上市公司没有拿到钱。更大的危害有两个,一是使得新股发行不败的局面延续,更加“不败”,如此低的价格,排队都成了天量,发行能失败吗?把价格压低,任何股票都能发出去。因为人为压低的结果就是上市首日有大的溢价和获利。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去打新,造成新股供不应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更加失衡了。一级市场中签了赚百分之几百,二级市场都赔钱,这是什么新股发行改革?不过就是折腾了一圈回到原点。

  另一个危害是,这样的股票必定被爆炒,必定“高高在上”,因为量太小。这样在二级市场上,就是一个长期的价值回归的漫漫长途,这样的改革更有利于一级市场认购者,而二级市场投资者是注定会成为一级市场的提款机。这方面浙江世宝就是一个典型。浙江世宝盈利大幅下降,本来就不符合上市要求。但因人为的缩小了发行量,结果造成几百倍的超额认购,高高在上的价格,一上市就开始漫漫的价格回归之途。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重组政策

  新京报:那么你认为新股发行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华生:我认为不仅新股,整个发行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整体,要全面改革,核心是三条,第一就是要抬高上市门槛,现在排队发行都接近800家了,不抬高上市门槛,市场供需怎么能平衡?供求失衡,市场只能下跌。任何口号都要面对现实,现实就是供求严重不平衡,这时候就要抬高上市门槛,不然现在上市就和中签一样,每个人都符合条件,谁能上,谁不能上。

  第二个是退出的门槛。要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重组政策。现在市场上,有人统计了,最近5年来上涨最大的10只股票,9只是重组股;这怎么能鼓励价值投资呢?

  炒垃圾可以赚钱,买优质股是要赔钱的,而这和你鼓励重组直接相关。最近复牌的几只股票,都是死了五年六年又从棺材里面爬出来了,一下涨十几倍。这种情况怎么教育投资者?

  这是制度和政策造成的。这把我们的投资理念都搞坏了,比下市还糟糕。比如香港,那些不下市几分钱的仙股遍地都是没人理。所以我说重组的思路要根本上扭转,重组完全颠倒了市场的是非标准。制度引导投机,然后又怪投资者太不理性,这是本末倒置。

  第三就是再融资的门槛。再融资按照国际惯例,倒是应当放开。放开之后才能使得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价值提高,我指的再融资是定向再融资,让新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用市场价格进来。再融资是用市场价格进来,这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是好事。我们现在不让大投资者用市场价格进场,但鼓励以原始价格进来,锁定期一满就套现,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新京报:你说过股市要为小微企业服务之类的说法并不合适,现在也有说要为三农、为文化创意等服务的,这合适吗?

  华生:这说明我们办市场的宗旨始终是存在问题的。当然这些年来有很大的改善,但这些不断变化的说法说明老思路仍然阴魂不散,说着说着就说漏嘴了。

  (下转A特35版)

  A特34-37版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吴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