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人才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5:人才周刊·关注

服务学习 公益以外的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领袖种子奖励计划”最后的“差遣礼”现场,大家在这个环节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相互的支持。

  日前,以“服务学习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学校长公益论坛在秦皇岛举行。服务学习在我国教育创新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它将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带来怎样新的机遇?本届校长论坛通过多方研讨,使得大家对中国服务学习与青少年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并了解了深化践行的可能。

  ■ 名词解释

  服务学习,又称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服务学习是素质教育新途径

  当许多人刚刚把“好人好事”的概念提升到“公益”的层面,“服务学习”也已经逐渐在青少年中开展。近日,北京7所中学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行动基金主办的首批“领袖种子奖励计划”,包括北京陈经纶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推荐老师和学生参加培训,并计划开展各自的服务性学习项目。

  “服务学习”在我国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不过在美日等国,已被青少年广为熟知。在美国,1999年,64%的公立学校(包括83%的高中生)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的需要;2001年,1300万中小学生参与服务学习。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我国港台等地也积极开展,服务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研究认为,在“学业投入和学习成就”、“公民态度和行为”、“提升个性成长”等三个方面,服务学习对青少年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对于服务学习的特点,小天使行动基金的项目总监王慧玲这样解释:服务学习是教育哲学、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或素质教育的一条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与课程、学校与社会都需要联合和沟通;需要参与者精心组织的经验,以及提供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和反思,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简而言之,相比简单的志愿服务,服务性学习具备更有计划性、学习性、目的性和反思。

  来自香港的王慧玲是小天使行动基金特别邀请的培训顾问,她认为,当下的教育状况是重知识、轻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虽然我国推行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期望能弥补以上的欠缺,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比如,未全面得到校方的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经常被其他传统考试科目挪用,课程领域与现有的课程重复,又或与课堂知识的学习脱节;欠缺系统的课程或教材,老师欠缺这方面研发的能力及空间;老师欠缺技巧,也没有培训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孩子们学会主动了解他人所需

  按照计划,参加该项计划的学校和学生将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从编写计划书开始,逐一进行编写计划书、实践服务、经验整理、分享等环节。

  香港岭南大学服务研习处(即服务学习)助理总监马学嘉介绍,在岭南大学多年服务研习的过程中发现,进行服务研习资金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去找一个真正的社会需要,这需要参与者做好社区调研的工作,听取他人经验。“另外,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反省和挑战传统里面,怎么样去加强我们的智力思考批判,怎么样培育创新思维能力,怎么样去提高创造力。”

  陪伴学生全程参与培训的陈经纶中学老师闵敏感到,以前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首先想到的就是捐钱、敬老院、孤儿院,多是在老师和学校安排好的情况下去实施,而通过这次培训,孩子们会首先去发现和了解哪些是别人需要的,是自己能够提供的。“建立和培养了主动性和团队意识,是这次培训对他们最大的影响”。

  闵敏介绍,在培训中有两个事情让人印象深刻,培训最后的差遣礼——把种子放在一只手背上,且该手臂与身体呈90度,并且保持15分钟。完成这个动作后,“很多孩子久久地抱着队友,不撒手,还有的开始掉眼泪,虽然没有说话,但我感到他们在那一刻的骄傲和自豪,他们感到了团队的力量和自己身边支持的力量”。

  学生在离别前的晚上,找老师要了两张大白纸,他们说,看到这个活动有这么多人为他们付出,不能按时吃饭、跑来跑去忙活,他们想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于是他们手绘出感谢信,将感谢人的名字一个一个写在信上,递交给工作人员。

  ■ 观点

  服务和被服务对象的对等感

  ●华晓航,世界联合学院(UWC)中国国家理事会副理事长

  服务学习,我觉得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也是应该做进一步探讨的概念。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服务学习实际上是为学习而服务,而且还包括为服务而学习,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孩子,你一直跟他讲为别人去服务,他会觉得我高于被服务的人,或者是我是一种无私的姿态,我是志愿去为别人做事情的。就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实际上最好的项目应该是这个学生从这个项目当中所得到的益处实际上是超于他能够给被服务者提供的益处的,而且这两个人的互动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一个高于另外一个的。用一句话总结了UWC的经验,那就是,服务学习会让学习更美好。

  打造符合国情的服务学习

  ●聂爱军,景文国际教育创始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服务学习在中国如何本土化,服务性学习要符合中国国情。我提出来的概念叫做“教学型”服务学习。服务学习通过教学来实现,你所做的服务是一种教学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服务了又学习了,学生通过教授相关课程获得知识、能力、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因为你在去想教他的时候你就会去想自己怎么做,怎么样帮助学生,帮助其他学生懂,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项目,学生真的可以去教好这个课程。让我们的学生,首先是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就会产生很强的动力,把他培养成老师之后动力起来了。这就叫做“教学型”的服务性学习,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畏难到主动去帮助他人

  ●闵敏,陈经纶中学老师、种子学校老师

  以前做公益活动,常常都是布置任务,这次的培训首先是倾听青少年,这体现了一种尊重的态度。同时,培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鼓励青少年的创新和好奇。形式上,体验式的多一些。让孩子自己归纳感受以及与自己身心的联系。很多学生最开始感觉公益离自己很远,现在会想我能做什么,能为别人考虑什么。

  5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了解别人的需求、编写计划、实践、经验分享等等。第一天没看出太多变化;第二天,孩子开始融入进去了;第三天,小组氛围团队意识就特别好了,不过仍有负面的畏难想法;第四天,孩子们转变特别大,开始讲我能做什么,我现在的能力能支持自己做什么,有一句话“大爱做小事”,孩子真的理解了。

  培训结束后我也有担心,担心孩子能否保持热情。不过经过实际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现在每周五都会自觉开会,讨论计划,完全不用老师再去督促。现在,孩子们已经确定了一个服务计划——宣传和引导社会更加关注罕见病儿童(SAVE PKU CHILDREN),他们已经开通微博等宣传渠道。以前学生会提要求,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现在完全可以自己去安排。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