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摩登周刊·中国国际时装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摩登周刊·中国国际时装周

奔向“第五大”的商业之路

201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观察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郝佳时装发布会
She guang Hu·胡社光发布会
Simon Gao·高杨作品
NE·TIGER作品
王培沂秀场压轴
王培沂秀场后台
王培沂作品
SEC·祁刚作品
王玉涛作品
时装画大赛银奖作品:王天皓《Sweet Dream》
时装画大赛金奖作品:赵伟伟《墨名的悲伤》
第16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曾凤飞

  在经历了15年的成长之后,中国国际时装周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成为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上第五大时装周。

  这个目标听起来是那么野心勃勃,有人觉得愿景美好,有人觉得好高骛远,也有人觉得指日可待。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模特和设计师在世界时装舞台上越来越受关注、即将到来的“中国时代”预言等,这一切都被看作是“第五大”的有力支撑,在自信和现实面前,中国国际时装周成为“老五”的可能性有多大?

  融入中国本土时尚圈的必经之路

  旅居法国的设计师许茗终于下定决心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了一场秀。

  这位曾为央视春晚、残奥会等大型活动担任造型总监的设计师认为,这是她“融入中国本土时尚圈”的必经之路,否则,“不管你在国外多被认可,国内依旧没多少人认识你”。许茗的这场高级定制秀被安排在11月1日下午,在本次时装周快要收尾阶段,收获的评价毁誉参半,但很多人通过时装周,知道了许茗。从某种程度看来,许茗的目的已达到。

  “不管你做得怎么样,能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就算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服饰报资深服装记者夏夏说。在她看来,时装周是很多品牌“镀金”的好地方,办一场秀就有了一年谈资,也能被贴上时尚标签——在这个大多数人还不曾清楚了解时尚内涵的国内大环境下,这种标签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在时装周上办秀既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也是推销自己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今年拿下最佳女装设计奖的刘薇,对此深有体会,她坦言之前在时装周上办秀让她拿到了国内几个知名品牌的聘书,最早一批以设计师工作室身份出现的她有了更多机会。

  “所以那些说时装周只是自娱自乐的人,有点扯。”资深时装评论人田田对此毫不客气。他几乎报道了15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见证了时装周从蹒跚学步到豆蔻年华,也见证着时装周为中国设计师们带来的机会,以及中国品牌的发展。

  赞助了中国国际时装周10年的白领时装公司董事长苗鸿冰认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和品牌之间“互有贡献”,高品质品牌赞助提升时装周层次,时装周的大平台也让品牌受益,得到更广泛传播。

  2011年,梅赛德斯-奔驰冠名了中国国际时装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毛京波对中国国际时装周不吝赞美之词,她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看作是“中国时装界的顶级盛会,也是中国设计师迈向国际舞台的重量级平台”,并把中国国际时装周称作是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赞助的38个国家时装周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特色的时装周!

  新锐设计师的缺失

  即便收获到越来越多的好名声,但以培养年轻设计力量为主旨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似乎和新锐设计师间有一道不可见的“鸿沟”。时装周上,你可以看到正当年的中坚设计力量,也可以看到很多成熟品牌和“老”设计师,又或一些院校的设计力量,但缺一批现在非常火的独立新锐设计师。

  “这里存在着一种偏见,”时尚评论人Kristy说,“很多新锐设计师排斥传统和制度,他们认为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办的时装周多少存在官派作风,所以更愿意到国外寻找机会。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独自做一场耗费巨大的发布秀,如果没有赞助,对刚起步的年轻设计师来说有点伤筋动骨——未来很不确定,他们并不能直接从这场秀里看到什么,有点像下赌注……”

  但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在慢慢改观。日益成熟的时装周有了更大影响力,增加了这场“赌注”的吸引力,而梅赛德斯-奔驰的加入,还带来了到国外时装周办秀的机会,不但对新锐设计师、对任何中国设计师都有着极大诱惑。于是,我们看到了王玉涛在奔驰的赞助下走入柏林时装周,也看到了中国新锐设计师的代表,王培沂和高杨在今年也加入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了他们的发布会,而王培沂也得偿所愿地拿到了进入米兰时装周的入场券。

  商业与非商业之争

  除了不被大多数新锐设计师认可,时装周被所谓时尚媒体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觉得时装周“不够商业”,热闹过后带给时尚界的东西太少。

  “是展示设计能力还是要卖衣服,中国的设计师还在摸索。”多年来都在时装周上做外国评委的服装教师、意大利人Valentina如此评价。在她看来,中国设计师似乎很矛盾:做视觉感强、夸张的服装会有更多媒体传播;做得成衣化,在舞台上的效果不会好。“即便现在很多服装品牌都会邀请商场、客户、买手到场看秀,但很多老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多数人总觉得秀应该是华丽有设计感的,这也让很多设计师产生误导,一旦太过成衣,人们就觉得普通。”服饰报资深服装记者夏夏说。

  不能规避的另一个现象是,时装周把全部内容都放在一起,像“大杂烩”,不少专业媒体和设计师认为,如果把高级定制、成衣、学生发布分开,情况会好很多,会更有目的性。但同时,也有人担忧,中国的高级定制还不足以撑起单独的时装周;而没有了高级定制和成衣的时装周会不会越来越像“CHIC服装服饰博览会”?

  >>> 声音

  “第五大”不商业是最致命的

  ●王培沂(新锐设计师,第一次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秀)

  因为奔驰的邀请,我今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秀。从去年开始奔驰冠名赞助中国国际时装周,希望可以帮助中国国际时装周真正开始走向国际化,因为我和我的品牌之前和奔驰有过很多很愉快的合作,所以很自然接受了奔驰的邀请。办秀之前,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所以也没什么特别不满意的,至于满意的我只是觉得关注的媒体更多,比我之前每次自己办秀自己去邀请的媒体确实更多!

  可能很多设计师都觉得时装周有“门槛”,但我不觉得有什么样的门槛是大家不能跨越的,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参加。办秀本身并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能带来多大商业回馈,毕竟服装设计是产品设计,并非艺术创作。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设计师成长的氛围,并非只是建立一个办秀平台。

  中国时装周迈向“第五大时装周”,需要改进的有很多。不商业是最致命的,服装本身就是商品,所以时装周必须商业化才能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没有买手的国家,所以我们如何吸引国外买手或在适当情况下培养自己的买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秀本身大于商业成绩是不对的,只有商业成功,时装周才能持续发展,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办秀不商业没意义

  ●杨紫明(卡宾先生,卡宾品牌设计总监)

  在纽约时装周办秀和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秀,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要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纽约时装周很商业化,从来就是拒绝过度展示,更看重的是每一场时装发布会之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国际时装周给的平台就更广,不只是新品发布,还有很多设计比赛,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展露自己的才能。

  中国国际时装周想要在世界时尚舞台脱颖而出,要坚持原创,展现中国设计,改变“中国=制造”的狭隘认识。也要重视自己的舞台,“中国崛起”话题一直在被讨论,无论从市场容量,还是时尚行业水平的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是正在升起的世界时尚舞台之一。

  “第五大”不是标签是领导力

  ●刘薇(2012年最佳女装设计师,参加时装周15年)

  我参加了1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还记得最早并不叫时装周,而叫设计师博览会,设计师不办专场,而是几个人联合起来发布。

  时装周对设计师是一种实力和能力的考验,做时装周门槛高,成本高。这和国外时装周一样,有门槛,不是有钱就能做。时装周办了15年,在世界时装周上还算年轻,我觉得成为“第五大”并不是目标,还必须对世界时尚起到引领作用,如果不能引领,做得再豪华,都没有说服力。有句话说得很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这个“巨人”,就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此外,设计师还要有创意、有新意、有亮点、有代表性,才能被媒体广泛传播报道,才能让人记住,才能引领潮流。

  那些“第五大”的有力竞争者

  ●刘奕群(牛仔品牌WOLFZONE设计总监)

  中国有众多的时装发布平台,我觉得中国国际时装周兼具中国特色,汇集国内一流的相关专业人才,是国内社会聚焦的时尚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给予了WOLFZONE品牌学习锻炼的机会,在此平台上找到品牌的自信,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市场发展模式,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并表达了自己的时尚态度。在时装周后,也有越来越多的时尚人关注WOLFZONE,越来越多人想了解关于WOLFZONE的品牌故事,我觉得时装周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帮助。

  “潮流就是在纽约苗头初露,从伦敦到米兰一路凯歌高奏,并最终为巴黎所肯定。”这句话已经传神地概括出世界四大时装周的特征。对于谁将成为“第五大时装周”这个话题,中国在奢侈品产业的消费能力,是一个再也让人无法忽视的正在迅速崛起的时尚大国,在所有的有力竞争者中,中国国际时装周具有明显优势。不过中国国际时装周要成为第五大时装周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要依靠更多大师,更多新锐原创设计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培养更多设计人才。

  向着国际顶级无限逼近

  ●曾凤飞(2012金顶奖设计师)

  我在时装周上办秀十年了,这十年我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一步步成长,也有很多收获。最初只想把我的心得感悟通过这种形式和大家交流,不知不觉从2003年到今年十个年头,我也在时装周发布了近二十场时装秀,这中间有很多艰辛和迷茫,很多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帮助我、激励我、支持我,模特、化妆、秀导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我觉得现在是一种感恩心态。对中国元素在我设计的服装上怎么应用,每年都有新的认识。

  每年的时装周我也都会看几场秀,有时装发布,也有服装设计比赛。我觉得时装周越来越好了,设计师也越来越强,比如王玉涛的几场秀,服装做得很好,轻松优雅,很国际化;刘奕群的发布会,他的牛仔服里能看到许多流行元素:丛林迷彩、航海、荧光、金属等,产品色彩及搭配上的变化很多,让人感觉到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敢于冒险的乐观主义生活哲学。张肇达、武学伟、武学凯的联合发布会用服装作品艺术地表现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很有高度。中国国际时装周经过15年的发展,让设计师有个推广形象、展示创意、传播流行的和国际接轨的平台,现在越来越接近国际顶级的那几个时装周,设计师也越来越强。

  D10-D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巫倩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