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02版)
■ 自考人生
80年代 自考文凭真的很过硬
●董明书,社会科学院退休人员,副研究员,1986年参加自学考试
1986年,当董女士参加自学考试时,已经37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并且拥有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和当时很多为了学历而参加自学考试的人相比,化学专业大专文凭的董女士报考自学考试的原因有些让人不能理解:“与其逼着孩子好好学习,不如给孩子做个爱学习的榜样”。
董女士在报考自学考试前,刚从外地一所中学迁回,一家团聚的代价是失去了原本专业对口的教师工作,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开始另一个专业的工作。其实以董女士的知识水平应付当时的工作完全不成问题,但董女士还是想在工作上争取更好的表现,系统地学习中文系的课程。
“虽然当时知识分子工资并不高,但整个社会开始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大家都希望多学点东西”。因为工作不是很忙,董女士可以在工作之余自学,“我还算是自学能力比较强的,毕竟是老高中生(文革前高中毕业),又上过大学,基础比较好”。那时候,董女士两个月就可以看完一门功课。
与董女士一起报考自学考试的同学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学毕业生,考取大学文凭是他们主要的目的。董女士感觉,当时整体学习的氛围很好。在家里,虽然直接督促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多,但一家人从上到下,全都在积极学习。
董女士花了四年时间完成中文专业本、专科的所有考试,取得了中文专业本科文凭。“要是一些考试科目时间能排开,我还能更快考完”,说起当年的自学考试,董女士颇有些自豪,她考取文凭的速度在同一批报考的同学中算是很快的。
董女士回忆,自学考试文凭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过硬的文凭,除了全日制大学学历,自学考试最受认可,比函授、电大、夜大都过硬。而且,自学考试也是最便宜的考试,一门科目报考费才5元钱,如果不报名串讲、辅导,就没有任何费用了。
那时候,社会上也有一些助学机构,为自学考试的考生进行考前串讲和辅导,有的机构慢慢做大了,后来就变成了全日制的民办大学。
90年代 “自考让我重新选择生活”
●李一辰,大学教授、新闻传播系主任,1992年拥有中专文凭的她参加自学考试,先后获得大专、本科学历,后又考上全国统招研究生
李一辰1981年从护士学校毕业,就进入了当地一所医院,开始了10年的护士生涯。1991年,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的她终于决定通过考试改变生活。1992年,李一辰报名了自学考试。
自幼喜欢文学的李一辰学习中文系的专业课比较轻松,但是公共科目对她来说难度较大,“我中专毕业,基础不太好”,李一辰选择了难度较小的日语,考取大专文凭之后,李一辰继续报考了中文专业的本科科目考试,并在两年之后拿到了本科文凭。
有了本科证书,李一辰开始考虑改变一种生活方式,而此时,她继续深造的想法越来越迫切。李一辰报考了全国统招研究生考试,成为了一个二本院校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这在李一辰所在的医院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了护士姑娘中口口相传的励志故事。
当别人问起李一辰的成功之道时,当时30多岁、相貌姣好、身材苗条的李一辰这样说:“我身材不差,但是我连跳舞都不会,别的女孩都去跳舞了,我把时间全都用来学习”。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一辰进入电视台工作,成为一名电视编导。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故事到这里似乎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但是李一辰却并不满意,她又报考了博士生,并被顺利录取。
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李一辰进入一家211大学工作,参与创办了该学校的新闻传播系,并在几年后被聘为系主任。
“自学考试向我打开一扇门,让我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么多年过去,李一辰始终觉得,报名自学考试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自己日后的学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0年代 从厨子到经理的自考之路
●徐亮,保险公司中层骨干,2005年参加自学考试
2003年秋天,初中辍学的徐亮从农村只身来到北京闯荡。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找工作时四处碰壁。“我不要工钱,管吃管住就行。”终于,一位餐厅老板听了这句话后,收留了这位执著的少年。徐亮做起了厨师,一干就是6年。
徐亮说,他第1个月的工资是176块钱,拿着第一笔自己挣来的钱,徐亮很开心。欣喜之余,他又不免遗憾。初中因交不起学费辍学的他,一直没有放弃继续念书的打算。现在,他也有了收入,可以攒学费了,却找不到供他继续学习的校园。
一天,徐亮骑车路过北京开能学校,看到门口自考学习的宣传画,徐亮走了进去,咨询老师告诉他,自考可以帮助初中学历的他考取专科和本科学历,甚至是北大和人大的学历。徐亮心里一亮,决心试一试。
2005年1月29日,徐亮走进了自考学习的课堂。从那天开始,开能学校05级商务管理班教室第三排中间部分最右边的座位是徐亮的“专座”,没人能抢走。徐亮每天来得最早,早到冬天的时候甚至要到自助银行里躲避寒风,等待学校开门。
由于他只有初中学历,无论从基础知识还是学习能力上,徐亮都和别人有很大差距。很多高中数学符号都看不懂,却要学一般本科生都头疼的高等数学。但通过刻苦学习,很多人用4年时间走完的本科自考路,徐亮用两年半的时间跑完。
2007年7月,徐亮通过了商务管理专业专、本科共计26门课程的考试,其中24门课程一次性通过,有时一次考试能通过5门甚至6门课程。徐亮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北京教育考试院授予徐亮“北京市优秀自考生”的荣誉称号。
现在,徐亮已经是中国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年薪超过20万。历经自考路上的艰辛坎坷,徐亮觉得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读书的价值,证明了梦想的价值。徐亮在求学路上又有了新的目标——读北大MBA,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也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 数据
自考群体变化大
近年参加自学考试的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与30多年前自学考试制度初期已经完全不相同了。考生考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职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继续教育功能越来越凸显。近5年,考前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考生占到整个考生群体的50%以上,且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达到58.4%,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硕士和博士考生;各类在职人员的报考规模占报考总数的一半左右,在职人员中,仍以国家机关、企事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报考为主;35岁以下的考生是考生的主体组成部分,占到报考人数的90%以上;本科层次报考人数连年增长,2010年为585.7万人次,占63.4%,专科层次报考337.2万人次,占比36.5%,两个层次的需求相差约274百分点。
■ 专家观点
自学考试要成为
一种开放大学
●陈宝瑜,北京城市学院副院长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自学考试和社会助学也都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在80年代初,自考专业计划是理论型、学科型计划,这到现在改动很小,而现在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往国际化走了。大家都认为现在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该以应用型、职业型为主,有共识,但实际变化甚小。第二是考试评价单一化,我觉得考试评价方式也要改革,要应用型,要重视职业素质,重视能力培养,仅用卷子答题,已不适应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了,学历矛盾缓解了,自学考试就进入了以提高质量、提高能力为中心的阶段。现在就要进入“第四阶段”,即以《国家教育改革长期改革发展纲要》为标志,把自学考试纳入继续教育轨道上去。《纲要》上有句话,要建立各种教育形式,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的机制。也就是说,继续教育要建立学分银行,可以以各种形式学习,学习成绩,都可以积累,并转化成学历以及一些能力资格的培养标准,这样就需要自学考试成为一种开放大学,主动和各种教育形式去沟通,取得共识。
自考含金量
仅次于高等教育
●王文刚,佰加佰教育机构校长
说到未来自考的趋势,首先是要正规化。还有就是从教学上来说,好多省份都没有教学,助学方面跟进不够。从考试内容和目的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还属于应试教育,一些科目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多少用上的。
这就要求自考要突出实用教学,开一些实用专业,不能理论脱离实践。比如进企业接受培训,多增加实践考核,外国的教学都是这样。
虽然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不过相对其他众多教育方式来讲,自学考试还是具有突出优势,那就是学历认可,尤其是国际上的认可。国外对于中国的学历目前只认普通高校统招和自考,这就使自考的含金量很高,仅次于普通高等教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