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公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公益

打工子弟校老师六成假期打零工养家(1)

北京部分打工子弟学校老师面临生活重负,低收入高负荷没保障,有的老师白天课堂教书,晚上超市打工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课堂上
11月16日,金海河学校四年级1班的范艳彬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语文课。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课堂下
11月16日晚,金海河学校的范艳彬老师正在附近的超市里打工。除了周一,他每天要从晚上6点干到晚上10点。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12月9日,“新公民园丁奖”即将颁奖,此活动由民间公益机构“新公民计划”、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京报联合主办,面向全国打工子弟学校教师,这是唯一一个全国性的面向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评奖活动。

  “新公民计划”和新京报在调查中发现,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存在低薪、没有福利待遇、超负荷工作、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专业能力提升机会等问题。

  在北京,2012年在社管所备案的打工子弟学校有157所,根据师生1:25的比例计算,4000多打工子弟教师仍坚守在老师岗位上。

  据“新公民计划”今年9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168名受访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中,76.8%没有社会保险;平均周课时数达24.55节,远高于公办校教师每周课时16.03节,而月均工资仅1871.6元,远低于2011年度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672元。

  作为打工子弟心目中“最亲近”、“最尊敬”的老师,他们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为孩子们默默坚守付出,却一直以来没有走进公众的视线。本报希望通过系列专题报道,唤起社会对这群老师的关注,帮助他们有尊严地生存。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珍妮 王卡拉 卢美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