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星期五周刊·看电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8:星期五周刊·看电影

全民逃荒在路上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新世纪联合观影NO.385《一九四二》 70分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当导演以来题材最为沉重的一部作品,筹备长达18年的该片,以河南灾民逃荒和蒋介石政府应对措施两条线索推进,将60年前那场天灾人祸用较为克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揭民族伤疤、反思历史的电影能被拍出,足以说明以冯小刚为首的电影人值得尊敬。昨日,本报组织了20位读者在国瑞城百老汇影院参加了本片的观影活动,大家给出了70分的平均分(满分100分)。不但对影片本身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对片中演员的评选中,观众的喜好也各有不同,例如主人公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既有人认为其表演出彩,也有观众吐槽,认为更喜欢他当财主,当灾民后形象过于高大了点儿。

  灾民

  苦难和无奈中的幽默

  单纯从结果来看,《一九四二》无疑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在面对天灾、战争、政府腐败等诸多因素下,以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为首的河南灾民,只能在逃荒过程中一直被饥饿和寒冷折磨,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这条线索中,所有的基调似乎只有一个“苦”字。在饥饿面前,尊严、民族大义都不那么重要,生存成为唯一命题,卖儿女、卖自己、偷粮食、杀牲口、甚至……冯小刚面对这样残酷的故事,采取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手法,用白描的形式展现灾民逃荒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全过程。

  编剧刘震云一直强调,他在灾难中看到中华民族那种无奈的幽默感,冯小刚导演片中也较为克制地表现了几段。瞎鹿(冯远征饰)为多换三升小米,想在晚上偷偷卖掉女儿,被老婆花枝发现后,两人为此大吵大闹。此时老东家在一旁冷冷说道:“这都是演给我们看的,借点儿小米给他们吧。”;拴柱(张默饰)从白修德那里偷来饼干,想利用两块占星星(王子文)的便宜而未果,花枝主动跑过来:“饼干给我,我陪你睡。”观影过程中,虽然笑声也能传出,但谁都明白笑声背后的苍凉。

  政府

  腐败和复杂局面中的摇摆

  除了灾民众生相,冯小刚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展现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饥荒发生的1942年国际形势较为复杂:一方面二战欧洲战场胶着不堪,另一方面日本对美宣战之后,中国军队面对日军侵略在摇摆中等待外援。片中几场日军轰炸灾民、铁道和重庆的爆炸戏份冲击力十足,让IMAX银幕的优势得以体现,也看得出来2.1亿元的投资用在何处。

  《一九四二》是内地少有的展现国民党正面抗日的电影,但片中大量的戏份则和战争无关。蒋介石政府在国际局势中处于弱势、国民党军队在饥荒困难时对灾区强征军粮,想将河南放手给日军摆脱赈灾带来的麻烦,最后美国记者白修德的采访报道才逼迫蒋介石下决心赈灾。这条线索中,陈道明扮演的蒋介石犹豫不决、李雪健扮演的李培基殚精竭虑给观众印象较深。一场为迎接美国要客来访的童子军排练,则能让观众看到蒋介石难得一见的悲壮表情。

  ■ 灾民票选

  徐帆2票

  灾难中的女性更可怜,花枝的乐观和坚韧是这部苦难电影中少有的人性微光。

  张默5票

  每次都因为食物丢命,上次是凉粉,这次是馒头。

  王子文4票

  角色设置很好,但转变突然,失去了很多本该有的人物性格。

  张国立4票

  姜还是老的辣,最后对那个路遇的小女孩的一声叹息表现得十分真实,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很让人动容。

  张涵予2票

  肚子和信仰的双重危机,让人有点儿想笑又有点儿想哭的人物。

  范伟1票

  直接让范伟演神父得了,都可以直接照搬《黄金大劫案》里的服装道具。

  ■ 观众评语

  官僚、屁民、媒体、信仰、法律,众生态没有一点儿遮遮掩掩的,看得畅快,活生生的《屁民的奇幻漂流》,比玩诡谲叙事的Pi更打动我。 95分

  虽然明知道电影很煽情,却也被打动了。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蝼蚁般的活过来的。 80分

  整体缺乏节制,不知道为啥非要搞三次轰炸来让人难受,有一点儿情感绑架。 75分

  这部电影能拍出来就值得尊敬,冯小刚的表现也对得起这个沉重的题材。 75分

  灾难公路片,想面面俱到却顾此失彼,和PI同样是人吃人的故事,但讲信仰讲到一半戛然而止。徒有大史诗样子但每个点过于分散,时长不代表气势,华谊系演员都太出戏。突出残忍,毫无温情,又过度煽情(仍旧以音乐为主),想批判你又不给出一点立得住的人之善,就无法达到该有的力度。 60分

  支离破碎,没有节制。60分

  片段化的桥段更像一本叫《一九四二》的影集,而非影片。 60分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拍不出神性与人性。 55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