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书评周刊·精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书评周刊·精读

本·拉登是怎么死的

《艰难一日》 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
作者:马克·欧文 凯文·莫勒 著
译者:杨保林 张宝林 王蕾 译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定价:39.00元
新京报插图/师春雷

  行动:击毙拉登

  今天就要出发,任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不出12个小时,我们就会进入本·拉登位于巴基斯坦的藏身之所。

  无法安睡,没有丝毫倦意,我确定自己睡着的唯一“证据”是那个装过安眠药的空塑料瓶。为了不吵醒酣睡的队友,我蹑手蹑脚地从床铺上溜了下来,穿好衣服,抓起太阳镜走出营房。正是中午时分,阳光照在身上,猛的就像一把大锤无情地砸在身上。

  在餐厅吃完早饭,回屋刷牙,做战斗准备。我坐在床上开始穿衣服,一切都必须按照章法进行,每一个步骤都是精心计划过的,每一次检查都是为了集中精力,并确保我没落下任何东西。

  夕阳西下,我们在火坑边集合。“黑鹰直升机上的所有人乘坐1号和2号巴士,”我听到一个后勤人员大声喊道,“坐CH-47的上3号和4号巴士。”破旧巴士把我们带到机库前,周围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机务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旋翼声音很大,我们彼此没法说话。

  到时候,我会是第一个从绳索上索降的人,所以我一直等到最后才登机。我把头盔小心地放在腿上抱住,以免弄坏夜视仪。机舱里和窗外都是漆黑一片,仅看见驾驶舱仪表盘那里透过来的一丝微弱光。没一会儿,我开始打盹。

  “10分钟。”我从迷糊中惊醒,揉了揉眼睛,动了动发麻的脚趾。

  “1分钟。”机长打开了舱门,我把索降装置准备到位。但是,直升机突然出现故障,在悬停时一个90度右转向侧翻。在我的这一侧,我从舱门处看见那所住宅院正朝我们迎面扑来。出师未捷身先死?我们要坠机!

  当机头就像投向草坪的标枪那样一头扎进松软的地面时,直升机剧烈抖动起来。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甚至没感觉到发生撞击。直升机的尾桨并没有折断,不过,旋翼卷起了泥泞院子里的尘土和瓦砾,我们顿时就被乌烟瘴气的涡流包裹住了。幸好,尾梁架在了12英尺高的防护墙上,避免了旋翼彻底撞到地面造成机毁人亡。没有人受伤。我首先下地,冲刺30码后停止,转身看到队友们一个个从机舱跳下来,从直升机斜靠在墙上而形成的空隙下面冲了出来。

  二号直升机为了安全,放弃了在主建筑屋顶索降的计划,直接把队员放在墙外。

  接下来的地面进攻非常顺利,对方的AK47扫射没有给我们造成损失。进攻、爆破、掩护、射击……每清理完一个房间,我们就把一根红外荧光棒扔到里面做标记。

  拉登所在的主建筑有三层,他本人住在三楼,我们从下到上逐层进攻。有四个镜筒的夜视仪使我们拥有120度的视野,我们能看清绿光中的一切。当我就差几步到第三层的时候,走在我前面的侦察兵开枪了,距他大约10英尺的地方有个人想从右侧的门逃走,这个人消失在漆黑的屋里。

  进入房间。一个男人躺在床脚,两个妇女正趴在他身上痛哭。看到我们,较年轻的妇女扑向我们,侦察兵抓住这两人并将她们推向房间角落。当时并不确定她们是否身穿炸弹背心,侦察兵做出了无私而冒险的举动。

  初步确认,这具尸体便是拉登。我们便抬走尸体,搜集录音机、光碟、储存卡、优盘、电脑等证据,然后炸毁坠落的直升机,撤离。拉登房间里有一把AK47和马卡洛夫手枪,枪未上膛,他并没有打算亲自作战。

  地面作战在30分钟内结束,我们完成任务。剩下的事情,是美国政府与巴基斯坦当局交涉。

  准备:缜密彩排

  击毙本·拉登是我们海豹六队众多作战行动之一,因意义重大,所以行动前经历了反复的训练模拟。当然,如此荣耀并不能由我们独揽,前期的情报工作更为重要,我们的突袭相当于足球赛时的临门一脚中的。我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准备就越充分。

  2011年早春的一天,正在本土休假的我接到了归队的短信,这是习以为常的事。回到基地后,在保密会议室开会,铅制屏蔽墙让一切监听装置毫无用处。上司简单地说:“我们将要进行一次联合演习,去北卡罗来纳州受训。我也没什么太多的信息,装好符合标准的突击装备。”清单上只有:枪、工具、炸药。没有任何特殊的东西向我们透露任何蛛丝马迹。有人猜测是去叙利亚、伊朗执行任务,也有人猜测是去抓本·拉登。

  这触动了我的回忆。2007年12月,我参与了抓捕本·拉登的行动,即托拉博拉战役。美军和阿富汗军队攻占了塔利班、基地组织的多个营地,却没能杀死本·拉登。在阿富汗的每个将领似乎都想分得此次行动的一杯羹,每个军种都有部队加入。我们海豹的任务是协助巴基斯坦军队封锁边界阵地,我在巴军的一个指挥中心里待到行动结束,天天通过无人机监视战场。

  这一次,中情局提供了详细的信息。作战中心的折叠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墙上挂满了跟巴基斯坦有关的地图,其中一幅是阿伯塔巴德市。我试着去看那些地图和照片,这一切是如此令人震惊,我仍然无法相信他们找到了目标。

  之前,我们从未得到任何有关于他的较为准确的线索,他就像一个幽灵,游荡在整个战争中。我们都梦想着在执行任务中击毙他或者抓住他,但是没有一个人严肃考虑过这件事,这需要天大的运气,总而言之是天时地利。现在,我们知道来对地方了。

  所有参加突击行动的人,都是从中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资深战士,而不是简单从现成建制调集而来的。共28人,包括一名爆破手,一名翻译,一只代号为“开罗”的战斗攻击犬。

  在主简报室门外,有本·拉登藏身的院子的模型。它由泡沫塑料制成,在一块边长5英尺的正方形复合板上。这个模型在展示住所的细节方面表现惊人。从庭院里的小树到路边的汽车,甚至还有行驶在院子北边的车辆。院子的大门和房屋门、屋顶上的水箱、甚至墙顶上的铁丝网都历历在目。草地覆盖了庭院的主要地方,甚至连邻居们的房子和土地都呈现出近乎精确的细节。

  这所始建于2005年的住宅占地1英亩,靠近巴基斯坦一所重要军事学院,没有电话和网络,垃圾自行焚毁,本·拉登会在院子里、高墙保护下散步,里面的人基本上不与邻居接触。里面有他的两个妻子,12个孩子,我们训练时必须做到不伤害女人孩子。

  在我们紧张准备的同时,白宫正在对多个作战方案进行论证,最终放弃空袭,决定用突击队。突袭有风险,但空袭会增加额外的复杂性。于是开始针对性模拟训练,我们在松林里用胶合板、围栏、海运集装箱做出了1:1的住宅模型。只要我们一提要求,施工人员马上对房屋进行改进。最终彩排后,我们奔赴阿富汗。

  人生:我爱这份工作

  我在阿拉斯加长大,从小就玩枪,还跟着父亲打猎。中学毕业后,父亲苦口婆心劝住了我参军的热情,他建议我读一年大学试试。结果,一年变成四年,我拿到学位了。我首先考虑以军官身份参加海军。

  但是,一个在海豹服役过的同学对我说:做军官的机会将来总会有,但是以士兵身份入伍则意味着我会有更多时间亲历战争,留在战场上战斗。这次,父亲没有反对我入伍。

  受内心的驱使,我终于加入了海豹突击队。然后又从五队进入到反恐作战的六队。

  朋友的劝告果然如此。我们常常把长官称为“临时工”,因为待不了几年,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就会多出新的选择。他们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辗转,不像士兵那么倾向于在一个组待上更长时间,能用大把的时间维系深厚的感情。

  我们常常旋风般地开展任务、投入模拟演练,只等华盛顿的决策者一声令下、批准相关计划。有时候,就像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美国船长一样,我们能够付诸行动。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等到的却是一场空。所以,这几年下来,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埋头专注于眼前的任务,把无谓的猜测留给别人。这样至少还能省点儿气力。

  完成这份伟大任务后,我们回国休假。回到本土基地,我们把装备一扔就直接回家。到家后,我睡了19个小时,战友们有人忙着割草,有人忙着给孩子换尿布,而电视里、网络上正在播放着惊天消息,面对真假信息和各种假设,他们都付之一笑。休假结束后,有人受到了奥巴马的接见,有人说宁愿参加训练也不愿意来白宫。然后,一切恢复正常,训练、任务……

  在10年海豹生涯后,我选择退役。我把此书所有收入捐给三个扶助海豹烈士家属的组织。我以两条建议结束此书:

  其一,不要苟活,要为远大的目标而活。努力做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其二,你可以为退伍军人组织或资助伤残军人的组织出钱、出力。这些英雄已经作出了贡献,现在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文中口述主人公“我”,为美国击毙本·拉登突击行动执行团队“海豹六队”成员马克·欧文)

  编写: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