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民办教育亟盼“22”条细化实施(2)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朝阳区安民学校黎各庄分校,一名老师带着三名小旗手练习升旗。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上接D02版)

  第12条: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待遇。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先选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民办学校要依法依规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鼓励为教师办理补充保险。……

  现状:提供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在资格认定上已没有太多问题,但在职称评审上遇到的难题一直没有解决,以北京市的规定为例,户口不在北京的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审。民办高校一方面无法获得进京指标,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师资因为无法参加职称评审也很难留住,对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都不利。

  在进修培训、国际交流方面,民办院校也无法像公办院校一样获得政府的经费支持。而民办教师的退休待遇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民办院校办学时间已经超过30年,不少老师到了退休年龄,按照目前的制度,老师退休后拿到的养老保险与公办院校教师可能差一倍甚至更多。

  【实施建议】

  林子杰:应该强化的是民办院校鲜活的办学运行体制下发展灵活的教师待遇机制,有些方面要大大超过公办院校。

  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等方面国家应给予同等的参评机会和认定,但民办院校用人则应该采取竞聘上岗,按教师能力评价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待遇,职称只是参考。

  第13条: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权益。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纳入国家助学体系,在政府资助、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享受同等的资助政策。

  现状:目前,提供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在奖、助学金的名额、数量,以及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已能享受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的权利。但在“生均公用经费”方面,提供非学历的民办学校,如民办中小学通常没有政府拨付的“人头费”。

  【实施建议】

  林子杰:学生应该享受国家对同龄学生的同等待遇、同等机会、同等展示和竞争的平台,他们都是国家的未来。同等水平或能力的学生可能会遭遇一、二、三本等级概念化认知而带来的不公平或不被优先接受,这是现阶段对民办院校、教师及学生的挑战。

  洪成文:大家已经习惯于将学生分为民办校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过去十多年中我们一直在稳步突破。从火车票的问题,到助学金的问题,将来还有参军问题,出国问题,干部身份问题,公务员资格问题。尽管如此,教育部的“实施意见”毕竟是一种进步。但在当前情况下仅依靠一个“实施意见”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

  ■ 对话

  “22条”执行有待地方政府创造

  ●刘林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参与《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

  新京报:您参与了“22条”的起草和出台,请介绍一下它出台的背景。

  刘林:这个文件由最初的30条改为22条,出台这项政策的部门也由11个减至教育部一个部门。

  原来教育部起草的30条,涉及到很多其他部委,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框架下形成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教育部的管理范围,需要与其他部委沟通,解决诸多问题,涉及到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形成和出台了22条。我认为,首先,教育部并没有放弃30条,还在努力,还在争取其他措施尽早颁布。22条本身,没有超出纲要的规定和内容,比如清理和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种歧视政策、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申报审批,并不是新的内容,而是进行了细化和进一步落实。

  新京报:您认为22条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林:比较大的亮点和新意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政府和学校合力给民办学校分担社会保险金的问题,解决平等待遇问题。其实这个内容早在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已经公布了,但实际推动不大,没有落实。这次的意见鼓励省市分担民办学校教师五险一金的支出,将会有两个直接效果,第一是民办学校的老师的社会保障、退休保障能与公办学校基本趋于一致,这为民办学校招聘教师培养人才、壮大师资力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二减轻了民办学校的负担,实际上民办学校养兼职教师的成本已大于公办校,民办校教师成本不断加大,给优质办学带来一定困难。

  最重要的是,意见在法律上落实了教师平等权,现在民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教师也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和保障,这是民办教育政策当中前进的一大步。

  第二个亮点是民办校自主权,特别是在招生方面的自主权。民办校发展最关键的不是政府给多少钱,而是政府给多少权。民办学校需要紧密与市场相结合,快速调整方向,从市场当中得到资源。

  新京报:国外名校中不乏私立学校,您认为中国的民办学校要像国外那样有真正的名校,还需要多长时间?

  刘林:50到100年。美国是先有哈佛后有美国,民办教育在国外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民办教育在当地的重要发展主要是遇到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是来自于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革命。比如斯坦福大学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通道,从而能够超越。斯坦福从办校到名校也走过了将近100年时间。

  新京报:您如何评价22条?

  刘林:22条总体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同时,政策的执行很重要。比如,清理和纠正歧视政策的问题,要明确谁是清理主体,主责部门一定要明确,办理期限也要明确,需要具体细化的方案,这些都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创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