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水厂日均供水量135万立方米,每天日常检测达1240项次
|
1 采访:第三分团报道
地点:北京市第九水厂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并不是自来的,而是经过层层工序,诸多检测和净化,才走进了千家万户。昨日,在北京第九水厂,大家见证了自来水的生产全过程。
据介绍,北京布置了3000多个电子眼,监控全市8000多公里的供水管线,这一举措也让北京管网破损事故逐年下降。
水质管理 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
第九水厂厂长陈克诚说,自来水并非“自来”,而是要经过净化、沉淀、过滤、活性炭深度处理、消毒等过程。
据介绍,来自密云水库的原水,一些季节会有大量的藻类。如果不加处理,这些“含藻原水”制成的自来水就会有一股土腥味儿,口感、口味均不佳。“在密云水库取水口,一旦发现藻类、嗅味物质超标,就会投放大量粉末活性炭,让原水在进入水厂以前几十公里的管线中,与活性炭充分反应和吸附,强化预处理原水。”
第九水厂所有的水进入供水管网前,都要经过集团级、厂级化验室、运行车间的三级检验。光二级检验,每类水样每天就要进行十项检测,一天的日常检测高达1240项次。
水源监测 水库异常水厂将报警
在第九水厂的中心控制室,可以实时看到水源地水质的情况。电脑上,密云水库俯瞰图下是浊度、毒性等参数,每个参数都有红色、黄色两级预警指标,不同颜色有不同预案。
这只是第九水厂中控室里的一个监控画面,整个房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实时监测屏幕,普通人乍一看这些专业的监测画面可能摸不着头脑,工作人员却是对所有数据了然于胸的。记者在水厂看到,身着制服的员工其实并不多见,水工艺处理的全面自动化早已取代了传统人工作业。
中控室班长王玥说,这套水源预警系统,实时监控80公里外的密云水库,一旦有问题,监测系统将即刻报警。
管网管理 3000多电子眼监控隐患
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介绍说,北京布设了3000多个电子眼在供水管线和设施上,查询管网隐患。
据介绍,根据2011年管网事故分析,基础沉降、汽车轧坏造成的事故最多,占81%,施工破坏引发事故占3%,材质、腐蚀管材因素引发事故占16%。但从北京利用监控处理以来,管线事故正逐年降低。从破损隐患日处理总数来看,2006年日处理事故9.66处,2010年日处理事故7.4处,到2012年8月,日处理事故6.62处,其中实际发生2.6处,主动检测出4.22处。
■ 相关新闻
两年内增百万立方供水能力
当前,第九水厂日供水能力171万立方米,在全市30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中占一半。据介绍,未来两年随着第十水厂和郭公庄水厂的建设,北京将再增加100万立方米的供应能力。
据介绍,第九水厂每年平均给北京供水4.9亿立方米,平均每天供水135万立方米。水厂有五大水源: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河北水、怀柔和平谷两个应急地下水源。
万人组队保密云水库水质
由护林员、管水员、村级保洁员共13717人组成
2 采访:第一分团报道 地点:密云水库
新京报讯 (记者邢世伟)昨日,记者从密云县委获悉,为保证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水质和周边环境,密云县组织13717名“六护”人员对密云水库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清理垃圾劝阻游客靠近水库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民们的饮用水,我的职责就是保护水库的环境。”44岁的周淑荣是密云县溪翁庄镇的一名普通妇女,她现在每天穿着“黄马甲”,沿着密云水库溪翁庄段的围网清理枯枝落叶和垃圾,并劝阻想越过围栏“亲近”水库的游客。
据了解,所谓“六护”是指“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统称。“六护”人员主要由7000名护林员、2000余名管水员和村级保洁员以及300余支巾帼护绿队组成,目前“六护”人员达到13717人。
对于“六护”人员的具体工作,密云县委介绍,所有人员根据分工对密云水库周边的山、林、地等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严防周边环境影响到密云水库。
每85米设一名村级保洁员
记者了解到,在水库周边各乡镇,和周淑荣一样的保护员有1800多人,都是当地农民。每85米库滨带就有一名村级保洁员,护环境、劝阻游客是他们的专职工作。
密云县委透露,近年来,为了保证密云水库环境,密云关停了200多个工业企业和旅游项目。同时,密云实施治污工程。通过改造县级污水处理厂,建立镇级污水处理厂以及对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33个村庄实施污水治理等措施,目前县域内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一级A标准。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用作景观、绿化用水等多项用途,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密云还对分散的度假村、民俗户等建设82处小型污水设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