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北京新闻·综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9:北京新闻·综合
下一篇

“可削皮”西瓜明年有望上市

国内外16家单位近日联合破译西瓜基因组;已培育出苹果大小、“皮如纸薄”的小西瓜种子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在介绍西瓜基因组图谱的破译。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陈博)像吃苹果一样削皮吃西瓜,你想过吗?

  这不是幻想。像苹果一般大小,皮如纸薄、瓜瓤脆甜的“小西瓜”种子已经培育出,明年年中有望上市。而它的出炉,秘诀就得益于西瓜基因组图谱的破译。

  11月26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等16家国内外单位,在国际学术顶级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论文宣布,全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完成绘制与破译。

  “这一研究成果如同打开了西瓜生命活动的‘黑匣子’。”研究项目牵头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表示,项目2008年发起,共有国内外6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

  据介绍,基因组序列图谱进化分析表明,西瓜原产地在非洲。最早的西瓜体积很小,抗病性也很强,但口感差、无甜味。经过了岁月变迁、无数次自然选择、人工培育,今天的西瓜口感变好、糖度更高,但大量抗病基因在进化和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

  许勇说,未来在理论上,能通过基因聚合,培育出可谓“百毒不侵”的西瓜。

  据了解,以往培育出一个高品质的西瓜品种,至少需要5到6年。许勇表示,有了基因序列图谱,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新品种顶多需要两三年。“基因聚合,说的是更高效精准地选育出符合我们需求的西瓜,这和转基因完全不同。”

  目前,北京市农科院蔬菜中心已经启动高抗病西瓜的培育研究。此外,部分利用西瓜基因组技术培育的无子“苹果西瓜”种子雏形已经成功,部分产品明年年中有望上市。

  ■ 对话

  “基因干预不同于转基因”

  基因破解提高育种效率

  新京报:西瓜基因组破解前后,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变化?

  许勇:基因组图谱破解之前,培育西瓜品种相当于用鱼竿钓鱼,钓不钓得到鱼,看运气。有了西瓜基因组图谱,相当于通过卫星定位,看到了所有的鱼,在育种时可以地毯式筛查,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新京报:你说的“基因干预”和转基因的差异在哪里?

  许勇:转基因技术,是为了解决自然界物种在目前情况下没法自然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给棉花增加抗虫基因,把外来物种的基因引入作物。而我们的基因聚合,是在西瓜这一物种内部,更加精准地挑选符合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通过杂交和提纯,培育出新的种子。这和转基因完全不同。

  新京报: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嫁接技术,比如苹果嫁接,这是否算最初级的基因干预?

  许勇:嫁接是个古老技术,中国人用了快2000年了。传统观点都认为嫁接以后,基因并没有变化。但现代分子生物学认为,嫁接至少改变了基因的表达。不过,这是自然选择,生物本身并没有变化。嫁接以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本质上不可以遗传,不能用于育种。

  可培育出不同形状西瓜

  新京报:既然通过基因控制能改变形状,那将来会出现奇形怪状的西瓜吗?

  许勇:理论上说,植物果实外皮是平滑圆形的,这样更省养分。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培育出直筒状的西瓜等。至于奇形怪状的西瓜,应该说,这跟需求有关,有人愿吃奇形怪状的西瓜吗?

  新京报:现在市面上有盒子里压制的方形西瓜。

  许勇:那是人工引导形状,憋出来的,并不涉及基因组技术。

  新京报:口味呢,将来会出现苹果味、橙子味的西瓜吗?

  许勇:应该说,通过转基因能实现,但对西瓜基因聚合技术来说,理论上可以,不过有难度。

  新京报:西瓜基因组技术,还有什么用处?

  许勇:有了西瓜基因技术,我们就能培育出糖度和硬度都高的西瓜,符合中国人的口感,也适宜配送工厂直接切好装好,然后配送到各超市和餐厅。这样,瓜皮就可以不进城市,这对商家、对物流行业、对环卫行业都是巨大的改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