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体育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体育新闻·对话

李明 阿尔滨可以复制万达(1)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虽然转型职业足球经理人,但李明的足球功夫并没有落下,前不久他代表上海出战老甲A邀请赛,帮助球队夺冠。图/Osports

  刚退役那几年,李明干了很多工作,电视台足球评论员、民营企业总经理、国家队助理教练、实德俱乐部总经理。多种角色的尝试和转变让他对足球圈,乃至整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他成为阿尔滨总经理时,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掌控俱乐部,带领球队在中国足球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三年时间,阿尔滨从中乙打到了中甲,又从中甲打到了中超。三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李明工作起来确实是“不要命”。

  ■ 对话人物

  李明 

  大连足球的传奇人物,中国国家队曾经的主力右边前卫,退役后曾在大连实德俱乐部任职,现担任大连阿尔滨俱乐部总经理。

  ■ 对话动机

  实德退出,阿尔滨接盘。作为阿尔滨总经理,李明如何来下好这盘很大的棋?过去几年,他又是怎样让阿尔滨成为大连足球新的名片的?

  【实德经历】

  知道某些事后极不舒服

  新京报:2008年的时候,你在实德干得不是很顺利?

  李明:当时确实有过一段很迷茫的岁月。其实当时团队工作还是很顺利的,但有些管理机制不完善,受到了不少的制约。当然也有收获,俱乐部在对外交流,团队建设,特别是经营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当年引进了大额赞助。

  新京报:实德那年的成绩不好,一直在保级。

  李明:有些东西不是人力能够解决的,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一些事情不该在足球领域出现,令我们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等到后期我知道一些事之后,我确实对这支球队非常失望。

  新京报:哪些事?

  李明:有些人为的事情,不是在按照足球的规律办事,虽然我当时不能确定,但在偶然间我知道了这些事之后,我认为这确实是对我工作极其不负责的。

  新京报:知道这些事后,你是不是很心寒?

  李明:知道这些事情之后,我心理极其不舒服。其实到了下半年我就有了要离开的想法。为什么当年下半年没有马上离开,主要是因为觉得球队当时成绩不好,我必须跟着球队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年联赛结束后,我跟徐总(编者注:徐明)提出我要辞职。

  新京报:从2004年到2008年,实德一直都不是很稳定,这是什么原因?

  李明:可能有大环境因素,也跟俱乐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有关,大家没有清晰的足球目标,被动地在做事情。另外,有些人更多地在意自己的利益,没有把足球当作事业来做。

  新京报:你从实德辞职的时候,认为这段经历对于你来讲是失败的?

  李明:至少我没有在这里取得成功。但不能完全否定这段经历,我认为这段经历对我来讲是宝贵的。

  新京报:作为一个实德曾经的球员和管理者,你怎么看球队的今天?

  李明:其实很遗憾,现在这种情况,是谁也想象不到的。我从内心来讲,对这支球队还是非常有感情的,毕竟我曾代表球队拿过所有的8个冠军。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可逆转的。

  【早期创业】

  为了打中乙忙着凑球员

  新京报:离开实德后有很多俱乐部邀请你?

  李明:确实收到很多邀请。但离开实德后第二天,赵总(编者注:阿尔滨集团董事长赵明阳)就打电话给我,他觉得我们之间一起搞足球,可能能够成功。我和他是多年的好朋友,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足球的人,还差一点儿就跟实德俱乐部合作了。他这么一提,我就心动了。我当时就想,哪怕从青少年足球搞起也可以。

  新京报:当时有没有想组建阿尔滨?

  李明:真正去谈这事是那年春节之后。我跟赵总坐下来认真讨论了这件事情,也在不同程度上说服赵总下了搞足球的决心。

  新京报:他当时还在犹豫?

  李明:也不是在犹豫,就是不知道应该从何做起。曾经想买中甲球队,也想过从青少年抓起,最后打造成一支职业队。由于当时还没有开始足坛反赌扫黑,足球环境不是特别好,因此我对买职业队信心不是很足。这个圈子里存在的问题,我也清楚一些。

  新京报:最后你们怎么决定的?

  李明:我最后跟赵总说,我们组建一支自己的球队,一支干干净净的球队。我们从2009年4月份开始运作。当时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在第一时间请来了迟导(编者注:迟尚斌),希望他能够帮助我。另外一些有过俱乐部工作经验的人,也来到了俱乐部,这才算是将台子搭了起来。俱乐部搭建起来后,我们又组建了教练团队,选拔队员,一点点搭建。7月份我们成功地在大连足协注册,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连市体育局和大连市足协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新京报:听说也有一些阻力?

  李明:大连已经有一支队伍了,也许他们不希望看到第二支球队以同城竞争对手的身份出现,也许他们当时想不到我们有一天会跟他们抗衡,但他们知道我的工作态度:我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另外,找球员也很麻烦,我们当时很难挖到一名在大连踢球的球员。

  新京报:那你们的球员都是从哪里找来的?

  李明:全国各地十多家俱乐部、各省梯队。我和迟导当时还到各地去选球员,还去了全运会。各队重点培养的年轻队员都不愿意放。后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也在全国其他俱乐部的支持下,我们把队伍组建了起来。后来我们又找来了郭辉、常琳、杨林、于子千这几名当时在中超踢球的老队员,这支球队才算有了轮廓。

  新京报:是什么支撑你克服这么多困难?

  李明:对足球的一种热爱,我也想证明自己。

  (下转A21版)

  新京报记者 赵宇 发自大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