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评论周刊·记者手记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评论周刊·记者手记

农民工:请把我的求职电话登在报上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是记者吧,我是马双羊啊,你看能不能把我的手机号登在你们报纸上,想找民工干活的,可以给我打电话。”

  农民工请求记者在报上刊登他的求职电话,其实也是在发出信号,大桥下露宿民工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把一个城市对民工的关爱,引导至最贴近民工心窝的地方。应该想想,是建个宽敞明亮但没人去的劳务市场,还是建一些规模小,甚至因势利导在立交桥下建些,虽不好看,但能满足民工求职、夜宿需求的简易零工市场。

  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采访和死亡相关的人和事多了,但很少有像他这样,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和唏嘘。

  他是一名来自开封市杞县的民工,叫刘红卫。

  他的身份,也只是在大桥下民工死亡事件引起热议后,才被警方查清的。

  在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一根粗大的水泥桥墩后的冰冷地面,成了他人生最后容身处。

  这本是他生前经常找活干的地方,但在11月30日,他在这里躺了20多天后死了。

  他是怎么死的?他的工友和一些知情者说,20多天前,刘红卫还很正常,但自从腿疼后就没法干活了,但还能在上午10点起床后转一圈。又一周后,有人说他感冒发烧,从此躺在地铺上无法起身。到了11月30日,有人发现他“张着嘴,瞪着眼”,好像快死了,急救车接到电话后赶来时,他已经死亡。

  多名知情人说,在民工死亡前,有人给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打了电话,但“救助站的人说,他们没有人手,来不了,后来他们又说,不归他们管。”

  在他生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车也来过,但也没把刘红卫带走抢救。医院称,刘红卫不愿去医院。而刘红卫的多名工友否认了这一说法,“医院没有建议他去医院,而是发现他没家属也无人愿跟着前往医院时,就上车走了。”

  这些情况,成了众多网友谴责相关政府部门的焦点。

  民工说不怕冷怕没活干没钱挣

  “是记者吧,我是马双羊啊,你看能不能把我的手机号登在你们报纸上,想找农民工干活的,可以给我打电话。”

  得知农民工死亡的事后,我去了现场,认识了曾和刘红卫一起干过活的中牟县农民工马双羊。

  就在距离农民工死亡地约十几米的地方,十几名农民工的地铺一字排开,地铺的两侧,是车水马龙和霓虹闪烁的高楼。

  马双羊是个爱说实话的人,他向我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刘红卫的那些事,“今年阴历十月初,我们去郑州十里铺干活,我回来给他(刘红卫)捎了4个馒头。他说‘放这儿吧’”。

  “你人挺好的呀。”我当时夸他。

  可马双羊并不领情,“也不是,我这人说话难听。这4个馒头是我们没吃完剩下的,才顺便带回来给他吃了。我也不可能专门花钱买几个馒头让他吃。我们挣着一点,吃喝开销也不少,还要靠这养活一家老小,谁也舍不得把钱给别人。”

  “大前天,我从他那里过,看见他在那里躺着,被子蒙着头。”马双羊说:“平时大家各忙各的,谁也顾不了谁,有个活儿乱争。”

  随后几天的调查中,我多次联系马双羊,当我用手机给他打电话时,他记住了我的手机号。

  大约是认识他的第三天早上,我还在家睡觉,马双羊给我突然打来电话,“是记者吧,我是马双羊啊,你看能不能把我的手机号登在你们报纸上,想找农民工干活的,可以给我打电话。”

  这让我想起,在采访马双羊时,他和几名工友对我说,郑州的老百姓心眼好,看他们露宿街头等活干,老有人给他们送棉衣棉被,甚至在大河报报道后,有好心人呼吁,政府能否给这些露宿民工提供廉价的简易房。

  但这些似乎并不是露宿民工最需要的,我当时曾反复问马双羊晚上躺在大桥下,应该很冷吧,马双羊说:“我铺一床被子,又盖了两床被子,晚上睡觉时把棉衣搭在头上,也不冷。”

  我不知道,马双羊是真的不冷,还是为顾及面子说不冷。

  但他和工友反复向我提及的不是露宿街头带来的冷,而是有活干有钱挣。

  “能不能给我们找点工地上的活儿,但不能拖欠工资,这样就不用晚上住到大街上了。”马双羊说。

  但我没想到,马双羊会给我打电话,让我把他的手机号刊登到报纸上。

  当时听后感觉他这样说似乎有点好笑,一个普通民工的手机号,咋有可能刊登在报纸上为他找工作呢?

  但又转念一想,马双羊的手机号,真的登在报纸上又何妨呢?

  不管登上后能否给马双羊帮多大的忙,起码遂了他的一个心愿,也许他是被不少工友怂恿了许久,才有勇气打的。

  刊登他的求职电话,其实也是在向读者发出信号,大桥下露宿民工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把一个城市对民工的关爱,引导至最贴近民工心窝的地方。

  向报社编前会说了这个想法后,值班领导很爽快地说:“可以登他的电话啊,没问题!”

  能否在立交桥下建些零工市场

  是建个宽敞明亮但没人去的劳务市场,还是建一些规模小,甚至因势利导在立交桥下建些,虽不好看,但能满足民工求职、夜宿需求的简易零工市场。

  在露宿民工看来,之所以呆在立交桥下打零工,是因为立交桥下四通八达,找诸如搬运、建筑等零活的机会多,而用工者时间长了也都知道大桥下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如果民工晚上住到离桥下稍远的地方休息,就找不到活儿干,而他们干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

  从根本上讲,若无法给民工提供一份能及时结清工资、又不耽误农忙季节回家干农活的工作,或没有一个满足民工求职需求的零工市场,即便爱心人士捐了不少棉衣棉被,甚至能给民工找到免费住处,也无法改变民工露宿桥下的状态。

  如何关爱露宿民工,正如我们的这组报道中的一个标题写的这样,“需要爱,也有爱,如何爱……”

  面对宁睡桥下,也不去劳务市场的农民工,我们的政府部门是否也应该想想“如何爱”。

  应该想想,是建个宽敞明亮但没人去的劳务市场,还是建一些规模小,甚至因势利导在立交桥下建些,虽不好看,但能满足民工求职、夜宿需求的简易零工市场。

  这样虽然会让有些人觉得有损城市形象,但和面子相比,老百姓过得舒服是否比面子更重要?

  我想,郑州市若真能在大桥下为民工建个简易零工市场,这才是一个城市真正的形象工程,真正的文明!

  刊登过马双羊电话的报纸见报后,我再次拨打马双羊的手机,竟然停机了。

  不知道是不是打电话的人太多,给打没电了。

  □温中豪(《大河报》记者,对天桥下农民工死亡事件做过系列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