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北京地理·艺术区之宋庄(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北京地理·艺术区之宋庄(下)

产业勃发覆盖过艺术村落的未来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在相对边缘的北寺村,艺术家们联合租赁了这处用来展览的小院,称为“行园”。
宋庄镇北寺村,画家任重远在自己租住的小院门口。
上上美术馆等展览场馆已成为宋庄艺术产业链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家艺术展品制造厂内,两尊新完成的雕塑被包裹起来,矗立在露天场区内。从自发聚集的艺术村落发展到规模宏大、产业链条完整的艺术区,宋庄经历了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双重演变。
宋庄艺术区一家画廊内,深夜的灯光打在一幅油画上。
一家兼收艺术品和宝马摩托的商业画廊。
宋庄艺术区一处绘画培训点,正在就餐的学员,墙上挂满了她们的习作。
宋庄艺术区,待售的行画整齐地摆在马路边。

  作为宋庄艺术区的核心,如今的小堡村更像一个小城镇,宽阔的徐宋路已取代当年进村的唯一通道西街,成为主干道;新落成的小铺文化广场,也力压曾经的繁华地点三道口,成为村里新的地理坐标。只有四处弥漫的煤烟味儿和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还带着些许残存的乡村痕迹。这两年,策展人、批评家杨卫又搬回了宋庄,他的工作室已采用集体供暖;不过,还有相当多的村民仍然生煤炉取暖。

  2012年9月,作家巫昂也搬进了小堡村,她本来没想到这里的生活会这么方便,但真正住下来又觉得宋庄还没有那么城市化,“它不像巴黎左岸艺术区那样酒吧、小酒馆林立,而是呈现出一种具有中国风格的奇怪的形态”。

  2005年之后的人气“井喷”

  小堡村的村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2005年以后的事,现在村内的很多“宏伟”建筑也都是近五年才修建完成。

  “对宋庄来说,2005年可谓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杨卫说,“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在逐步改善,国内主流社会开始正面接受当代艺术。宋庄镇政府新上任的书记胡介报学文出身,与最早来宋庄的画家张惠平还曾是通州师范的同事。他对艺术有自己的看法,希望整合艺术家资源,转化成对当地发展有利的因素。”

  2005年,杨卫应大兴庄鸭厂艺术区之邀,策划了一个展览。刚上任不久的胡介报等人到场,还送了一头羊作为犒劳。“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政府的人或当地人来看艺术展览。”杨卫说,“胡介报对艺术很感兴趣,他还经常打电话说发现了个艺术家,让我也去看看。”

  当年,宋庄镇政府提出了“文化造镇”的理念,推动成立了民间艺术社团“宋庄艺术促进会”,并举办了第一届宋庄艺术节。

  “宋庄艺术促进会的成立,主要是作为艺术家与政府、村民、艺术机构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起到‘变压器’的作用。”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洪峰介绍,“当年举办的宋庄艺术节还是露天展,在两公里长的宋庄路(今徐宋路)上,摆设了720件宋庄艺术家的雕塑、绘画作品。之后宋庄艺术节的规模基本是年年扩大,至去年已举办六届。”

  洪峰说,2005年艺术促进会刚成立时,宋庄有316名艺术家,而根据宋庄镇制定的“文化造镇”行动纲要,计划五年内聚集1000人。没想到第二年初已有750人,2007年将近2000人。“从2007年开始,宋庄的艺术家突然间呈大规模增长,这得益于宋庄大环境的打造,体现了很强的包容精神。艺术促进会又为很多艺术家解决了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协调各种矛盾,给了艺术家们很大的支持。”

  人气的聚拢带动了艺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美术馆、画廊、饭馆等大量涌现。2008年,晏先生和妻子从哈尔滨来到宋庄开画布行,为的就是这里画家多。但如今,他也感慨竞争激烈,有时甚至要按本钱卖,“而且宋庄画行画(行画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艺术品复制的方法,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在名画的基础上抓住流行趋势进行再创造。行画带有模式化的特点,属于重复消费品)的多,正经画画的有10%就不错了。”

  群落扩张与分化以及变异的现实

  在宋庄工厂路上,有不少卖行画的地摊儿或商店,消费者主要是来宋庄的游客。2007年来宋庄的画家石凯现在在工厂路路口摆着个地摊儿,主营艺术图书,也会帮朋友卖些画,只有晚上才能自己创作。

  “宋庄就跟军队似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艺术家多,流动性也很大。多少人带着钱趾高气扬来了,最后成穷光蛋灰溜溜走了。不少画家自己搞创作根本卖不出去,只能为生计画些行画。”石凯望着冷清的路口,满眼无奈,“我也就能靠卖书维持个温饱。”

  近几年,宋庄打造了国防工事艺术区等一些小型艺术区,集中为艺术家或艺术机构提供工作室。据说,宋庄有钱的艺术家大都住在小堡村和宋庄村,有自己的院子或工作室;经济条件较差的则分布在离小堡不太远的喇嘛庄、北寺庄等村落,那里的环境与普通农村仍然基本无异。

  画家任重远就租住在北寺庄的一个农家院里,那是一个不小的院子,有几间房,每天他都可以在房间里看到太阳从天空划过的轨迹。2007年,他从青岛来到宋庄,辗转两三个村子后,在北寺庄定居下来,每年租金9000元。

  “在宋庄住下来后,每天我就揣瓶酒找感兴趣的人聊天,聊多了之后觉得有点失望。这里艺术存在的状态和艺术家生活的状态并不是我想的样子。那个时候大家见面连‘吃了吗’都不问,直接问‘卖了吗’。后来有个叫骆驼的画家对我说,你来晚了,早几年来才能感觉到你期盼的那种氛围。”任重远说。他觉得,宋庄就是个漩涡,在家创作本来就挣扎,出门又遭遇冷酷的“卖了吗”,慢慢地,这种环境就把人给拖下去了。“大家都在干这个,来钱也快,你就认了吧。”

  “冷酷”的现实还包括居无定所。画家大车2006年来到宋庄,也先后在好几个村子呆过,在他看来,搬来搬去已很正常,“主要跟房租有关系。特别是2010年,房租涨得很厉害,搬家的人特别多,基本每一个礼拜就会有朋友搬家,但搬来搬去还是在宋庄镇的这些村子里。”

  在宋庄,任重远和大车没参加过什么画展。今年他们在村东的小树林里自己搞了个展览,后来又专门在村子里租了个小院做展览,他们为这个小院起名为“行园”。但大车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艺术是为个体服务的,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就可以了,跟别人没关系”。

  经济热度VS艺术的理想舞台

  有数据显示,2006年小堡村仅租金收入就有750万元,几乎占全村村民收入的一半。大批艺术家的到来,给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村民李逸认为,宋庄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融合的过程。他曾经对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感到有些不适应,缺乏安全感,但后来也慢慢认识到,正是这些人的到来刺激了宋庄经济的发展,“小堡确实不像过去那么安逸了,但好处也不能都让你占了不是?以前村民们对待艺术家还是有些短见,没能真正认识到他们的价值,现在想说的还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而在村民们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时,许多艺术家或批评家却已经开始担忧宋庄的未来。画家康羽说:“现在一拐进宋庄的大牌子都能看到高楼了,宋庄与我理想中的样子真有些渐行渐远。”

  “至少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不是把地皮炒热了,经济发展了,就是胜利了?艺术区还是要以艺术、文化打头儿的。”杨卫说,他觉得宋庄是有灵魂的,从“85新潮美术”到圆明园画家村再到宋庄,有着一个完整的线索;此外,宋庄有着一批核心人物,他们有共识和共同语境,这不同于798,那里是出现之后一拨人涌过来,他们的起点、经历都不一样。

  “如果说深圳大芬村以商业绘画为中心,那么宋庄就是以当代原创艺术为中心的,它很难形成大芬村那样的模式。但有些人觉得宋庄可以变成大芬村,这是很大的错误。”杨卫认为大量商品绘画、中国传统绘画的进入,使得现在的宋庄鱼龙混杂,有点像超市的感觉。“我们拒绝不了别人来,但要加以引导。比如之前我做宋庄艺术节时决不展出跟当代艺术无关的作品。像传统中国画、写实油画,在国内比当代艺术的机会要多得多,它们不应再挤占当代艺术的舞台。”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张海涛也指出,如果商业和真实的艺术价值判断相等,那么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是应该支持的;但目前艺术区的商业和艺术作品的学术定位还是有些不一致,艺术品过度包装的情况比较多。

  “未来宋庄也许也会变成艺术品经营者和产业开发商的乐土,而不再是廉价的艺术区。但艺术家是活的,总会择良地而居,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地。所以,即使未来的艺术宋庄不复存在了,还会有别的村落兴起,成为艺术家的天堂。” 杨卫说。只是,不断的迁徙也许将使他们试图通过文化和艺术来“树俗立化”的计划难以安身。

  ■ 艺术区溯源

  经历了早年的“阵痛期”,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逐步改善,宋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5年,宋庄镇政府提出“文化造镇”理念,并于同年成立了“宋庄艺术促进会”,举办了第一届宋庄艺术节。2005年底,宋庄被北京市授予“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称号。目前,宋庄注册的艺术家大约有5000名,其中约2000名为画家,画廊等经营类艺术机构达130多家,5000平米以上的美术馆有6家。

  ■ 艺术区评议

  冲击:城市化、商业化和意识形态化

  ●张海涛,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艺术史上很多思潮的形成都与群落生态密切相关。早期法国巴黎郊区蒙马特高地便聚集了凡·高、毕加索、莫蒂里安尼等大师,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发源中心,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了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艺术思潮;美国纽约市西区格林尼治村是一个波希米亚式的艺术村落,住在这里的多半是作家、艺术家,如亨利·詹姆斯、爱伦·坡、尤金·奥尼尔……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树村、宋庄早期及798及周边艺术群落同西方早期的著名艺术村落一样具有波希米亚特征,出现了多个艺术现象,如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等独立的文化思潮。

  可以说村落的艺术聚集边缘化,不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化干扰,新的信息暗流使新的思潮发生,但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其消失。一个新生事物和土壤的出现必然刺激并会备受关注,而这也会遭受保守权力的干预;另外现代化、商业化最终进入村落,顺应时代的发展,生态艺术和艺术生态也逐渐资本化、团队化、运营化、时尚化,这也加速了艺术村落的消失,如798艺术区、美国现代城等艺术区。

  宋庄目前处在多元发展期,从形态上其艺术类型和媒介也更加多元化、沉稳化。当然,精英艺术依然潜隐在其中。这些年宋庄的艺术更多地关注生存、生态特征,重视情感、良知、心性、公益、朴素纪实和社群的现象。这些特征都与宋庄相对完整的生态及艺术家对于宋庄的情感分不开,也有和其他地区的艺术现象的不同之处,即关注人本身的永恒价值转换。

  但是,中国目前的大环境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在经济面前很脆弱,798周边有些艺术区在2009年前后被拆就是证明。宋庄的未来也可能会受到城市化、商业利益和艺术意识形态化的冲击,艺术家们可能会因租不起房子而离开,他们作为自由职业者,生活可能仍旧没有保障。建议政府应在保留宋庄自然村落的基础上发展产业,同时保证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

  ■ 艺术区规划

  将更加关注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

  ●洪峰,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

  2005年我们在制定“文化造镇”行动纲要时就提出,宋庄未来的发展要关注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对宋庄要实行保护性的开发。从实际来讲,我们并没有提供给艺术家一种生活方式,而是根据艺术家的需求来进行服务。

  目前,宋庄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京榆旧线以南,计划打造成产业园区,形成艺术交易市场;潞苑北大街以北5.1平方公里的地区则继续打造成原创艺术区,聚集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等。

  未来还会做“当代艺术学院”,并成立一个宋庄当代艺术博物馆。还会有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来提供公共基金,请相关专家制定收藏准入标准,收藏宋庄艺术家的作品。宋庄艺术促进会之后的工作重点会由过去支持艺术家转变为支持艺术机构,支持艺术机构也是支持艺术家,而且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然,宋庄艺术区的发展也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对产业、效益的重视以及地方税收的需求,政策支持的方向或许会有个别调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