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健康周刊·医药问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健康周刊·医药问诊

调查显示,超九成参与调查者秋冬后有抑郁情绪

褪黑激素增加诱发季节性情绪失调(1)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潘波)进入秋冬以来,不少人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变得心烦气躁,心绪不宁,情绪低落,整天处于一种“郁闷”的状态。这种通常发生于秋季末和冬季的情绪失调,医学上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近日,家庭医生在线一项《季节性情绪失调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超九成(90.91%)秋冬后均有抑郁情绪,其中36.36%是经常抑郁。

  季节性情绪失调可发展为抑郁

  对于秋冬后抑郁情绪为何会在人群中流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表示,这与气候变化有关。

  入秋后阳光照射较夏天减少,导致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加,褪黑激素对人体内的生物钟和人的睡眠节律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受其增加影响,人就会出现精神消沉、思维迟钝、倦怠乏力、昏昏欲睡的现象;加上天气寒冷使得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等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人体就会出现精神委靡、倦怠乏力、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表现,有些人会因此诱发季节性情绪失调。

  季节性情绪失调,一般为一种可调理的心理上的轻微障碍,然而因季节性情绪失调症产生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排遣,将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严重者甚至会悲观厌世,走向自杀之路。

  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及时就医

  据调查显示,仅9.09%的人会就季节性情绪失调向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45.45%的人更倾向于自己解决,普遍缺乏对心理问题的就医意识。

  潘小平指出,季节性情绪失调多见于年龄在20-30岁者,女性是男性的四倍。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易患。

  潘小平表示,季节性情绪失调有以下主要症状:睡眠增加但白天仍感到困倦;焦躁、疲劳或精力下降;性欲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清晰;食欲增加引起体重增加,特别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这些症状可通过加强锻炼、增强社交、多晒太阳等手段加以改善。如果每天大部分时间如此并且持续两周以上,则最好尽早前往心理、精神专科就诊,或是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 预防

  加强锻炼增加光照时间

  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侵袭,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情绪开朗、精神愉快。

  二是增加光照时间,多晒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对预防抑郁症有很好的效果。

  三是注意身体营养平衡。在情绪低落时不妨饮点绿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声 音

  血管疾病发病,尤其是一些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的发病特点是起病凶险,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目前我们需要在提高医生专业、规范的技术程度上不断做出努力,同时,需要逐渐壮大医师队伍,形成人才梯队以适应各级城市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血管病领域医生专业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在中国血管论坛暨2012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简称CEC)上,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发出呼吁。CEC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三家血管外科中心联合主办,旨在强化基础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服务一线医生。新京报记者 潘波

  ■ 健康行动

  1型糖尿病患者关爱项目启动

  新京报讯 (记者潘波)12月6日,“呵护生命,携手同行”的1型糖尿病患者关爱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倡导发起、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和雅培中国公司共同支持。项目计划征集100位长期带病生存的1型糖尿病患者,连续3年向这些患者免费捐赠胰岛素、血糖/血酮仪、血糖试纸和血酮试纸;同时通过分享他们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事迹和在糖尿病管理上的宝贵经验,鼓励和影响其他更广泛的1型糖尿病患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在启动会上介绍,1型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疾病,虽然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手段根治1型糖尿病,但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不但可以挽救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还可以严格控制高血糖来预防并发症,维持正常寿命。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1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拥有正常的寿命外,还可以追求、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但在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现状还不容乐观,死亡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此外,社会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歧视现象,致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失去上学、就业、享受婚姻生活的机会;持续的治疗费用还给很多患者家庭带来长期的经济负担。

  (下转D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