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贷款融资比重逐步上升;专家预测货币政策短期仍稳健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昨天,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至此,今年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已近7.75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7.47万亿元。与此同时,融资结构的变化仍在继续,非银行贷款的融资比重逐步上升。
年底需求减弱致贷款增长放缓
数据显示,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0万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37亿元,但较10月份有所下滑。其中,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通常在12月、1月和2月,人们会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大批新项目要等到明年3月才陆续开工,因此目前整体的贷款需求较弱。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也认为,年末大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减弱、银行信贷额度完成等影响,也令新增贷款及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放缓。他认为,较2009年和2010年的疯狂增长,目前信贷已经进入稳健投放的时期。预计下个月信贷规模仍然维持在5000亿-6000亿区间,而全年将完成信贷投放8.3万亿。
货币政策或以稳健为主
中国1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依旧维持偏暖态势,尤其工业增加值增幅在时隔八个月后重返两位数,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继续在企稳回升态势下运行。但通胀有抬头趋势,11月CPI重回“2”时代,专家预测货币政策将仍然以稳健为主。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投资仍保持平稳、工业及消费加速,而通胀压力温和,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四季度GDP回升至8%左右没有悬念。他预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宽松。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通胀应该引起警惕,随着大规模基建的开展,加上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升,通胀问题可能在明年下半年重现,这也意味着央行应该转向一个更为先进的货币政策管理方式,即将更多的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通胀预期上。
■ 相关新闻
信托贷款占比创新高
11月份的社会融资总量从结构上看仍然延续了10月份的趋势,即银行贷款占比偏低,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占比上升。11月新增信托贷款数量达到1995亿元,占比达17.5%创新高,而前11个月累计新增信托贷款达到10339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这是2009年历史峰值4363亿元的2.37倍,与2011年全年相比,更是增加了408%。
农行研究报告指出,信托贷款今年之所以持续上升,一方面是今年各地都出台了规模庞大的地方投资计划,但地方财政财力有限,银行信贷又偏谨慎。此外信托贷款的房贷标准要相对宽松,此外也有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寻求更高收益,将部分业务迂回至表外并借助信托通道,导致三季度以来银信合作规模回升。
从整体看,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比重下降,直接融资和信托贷款等比重上升已成趋势。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信托、企业债增加较快,债券融资成为替代银行信贷的重要手段,整个融资结构将向更均衡的状态发展,这符合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但不少分析师指出,信托融资成本较银行贷款更高,风险仍在不断积聚,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宏观经济和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迎来一次冲击。(苏曼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