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星期五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星期五周刊·人物

凭“好声音”重燃人气,月底首体开唱;谈性格转变及行业现状

杨坤 不说“重生”,也差不多(1)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有人说,《中国好声音》里,最大得利者是杨坤。

  从比赛中走出的学员们,有的忙商演赚钱,有的继续参加节目再度提升自己,有的关起门来不问世事——他们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都还不一定,而刘欢、那英和庾澄庆三位导师在两岸音乐圈早已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唯有杨坤——在不少人眼中他是个“准过气歌手”和“晚会歌手”,得到这个“咸鱼翻身”的机会,因为节目里开的几句玩笑,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32场演唱会”,这一切对他来说真是太走运了。

  现在,“32场演唱会”已经在全国上演。不管到了哪个城市,借着“好声音”话题以及人气学员的参与,这场三十二分之一的演出都会成为当地的娱乐大事件。其中,北京站的演出即将于12月30日在首都体育馆举办,据说门票销量已经让主办方老总感到无比欣慰了。

  于是,采访杨坤这件事变得有点尴尬。“咸鱼”的话题是肯定要聊的,面前这个穿着皮夹克的“怪蜀黍”,脾气和态度都比前些年好了许多,让人很放心。他真的不再是那个难以接近的苦情男或者让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硬汉子,如今他什么话题都接得住,也聊得起来。他幽默,敢于嘲讽和自嘲;求真,但给所有人都留足面子;可爱,又不油滑,言谈里经常会讲出“妹妹啊,你哥我活了四十岁了”这样唠嗑性质的句子。

  他说,前几年事业相对低谷的时候,自己曾得过抑郁症,但“治好了以后比正常人还正常”,那是因为“以前没张开。现在把自己的心打开了,知道感恩和正能量了”。12月18日是杨坤的四十岁生日,看来,他真的“不惑”了。

  “好声音”之后 我以前太死板,总觉得被人利用

  “好声音”结束后的庆功宴上,我问哈林,你有没有失落?他说,何止失落,简直就是失业!你想,这几个月我们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商演也不演了,其他的活也不怎么接了,每天都想着怎么点评、怎么让节目更精彩,投入感实在太强。

  现在我躺在床上会想,老天注定,我在四十岁的年纪得到了一个被关注的机会,让这么多人了解我。很不可思议,咱不说“重生”,但是也差不多。我之前火过一次,如果现在还说什么“膨胀”,这几年真是白活了。唯一的感觉就是要珍惜,我们这个年代的歌手很少人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开这么大型的演唱会,我必须做好。

  以前我老觉得做公益什么的都是装大尾巴狼,肯定是带着利益驱使才会做这个事,但现在想想不是这样,看别人开心了,自己也舒服,就是现在别人说的“正能量”吧。我以前真是太死板了,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还不把我当回事,搞得气氛还很锋利、尖锐,大家都挺不舒服的。现在我发现用另一种口吻去说话,现场氛围很祥和、很和谐,同时我也把想说的东西都说了,这有什么不好的?心里固守坚持的东西不变就好了。

  这种转变也没有什么刻意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到了?我以前就是一根筋,跟着别人的话题跑,包括在网上,网友攻击我,我还会跟他们对骂。现在的想法、角度不一样了,如果温柔地说也能达到目的,干吗要那么犀利地去树敌呢?算是找到了和别人对话的一个好的途径吧。

  我以前总有一种“被消费”的感觉,觉得被人利用、不爽,但说良心话,被消费的同时,也获取了很多,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再抱怨了。

  从2002年《无所谓》一炮而红开始,这十年杨坤在公共视线里的形象一直在转变:沙哑嗓子的苦情男,经常出现在“炮轰”事件里的男主角,“好声音”导师席上的“怪蜀黍”。他说,自己的心态也从犀利变成了温柔。

  回顾“好声音” 残酷是残酷,但赛制让我们关系不一样

  比起刘欢的刻意避谈,杨坤显然非常珍视“好声音”这个让他重新大红的话题,他很愿意从头到尾拆开了揉碎了说。他回头看这个节目的视角,和另外三位导师都不太一样。

  好声音的学员都是很有能量的歌手,有四千人报名,被导演组筛选到两百个左右,剩下的都是个人喜好问题。其实我们错过了很多好的声音,因为时间拉得太长,耳朵有点麻木了。

  台上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他唱了一首歌,再讲一段故事,你就会自然地感动,至于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不在乎,人总有不愿意表露出来的东西,我愿意相信我眼前看到的。如果那些负面的东西,我知道了我还失望了,那我宁愿不知道,少打听。

  以前我看到的选秀节目,如果(评委)觉得不好,特别直接地就塞回去了。一个学员鼓足了很大勇气才敢过来,因为这一句话,可能以后他都不想再唱了,所以真没必要打击人家。而且,打击完了你心里高兴吗?也不见得吧。

  比赛到最后越来越残酷,还得把最好的和最好的放一起——这样好看嘛。我们都不愿意让学员走,你说怎么办呢?你把不好的放在一起,还没唱就知道结果了,有啥意思?残酷是残酷,但结束后,因为这个赛制,让我们的关系又不一样了。以前那些节目,结束了就结束了,大家没关系了,但好声音有一种大家师出同门的感觉。

  当然,一直延续这种感觉是不太可能了,因为未来每个人的发展都不一样,但这段时间里我会尽自己的责任,包括会帮每个学员做歌、亲自挑歌、找编曲和制作人,都是我自己的事。

  C10-C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康沛

  (下转C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