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有毒物质就是有毒物质,不能因为其危害小,就可以淡化甚至否认其毒害性,无论含量多少,这种物质最好都别出现在食品中。
日前,贵州茅台公司就塑化剂风波召开媒体见面会,北大教授李可基在会上称,“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过去一百多年间,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铅、砷、汞、二恶英等等这些物质都是几十倍、上百倍在增加,但是人的寿命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增加了一倍。所以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基本上都应付掉了。”
此话一出,质疑声一片。面对白酒塑化剂风波给公众心理带来的冲击,作为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本应用客观、理性的语言,不偏不倚地作出评判。李可基教授却为白酒厂家的背书,说出了严重违背基本常识的“人类排毒力强”论,这可真要跌碎一地眼镜了。
人体当然有排毒能力,可是人类历史的绵延不息,和排毒能力有何干系?自从工业化以来,人的寿命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膳食营养的改善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从中根本推演不出“越污染越长寿”的逻辑,相反,世人所公认的,是工业化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给人体健康造成新的威胁,类似水俣病、痛痛病等公害病,就是典型的例证。针对这种威胁,各个国家在环保和卫生健康上制定出有效应对之策,才使人类的生活尽可能远离工业化毒害,保证了个体寿命的增长。
可见,“人类排毒力强”之论逻辑混乱。不过,对于这种言论,民众似乎见怪不怪,近年来,经常有一些“专家”在公共平台上发出惊人之语,挑衅民意,例如,此前专家孙忠实称“1天吃6个毒超标胶囊没事”,同样引来挞伐声一片。但这些舆论争议,并未让他们有所警醒、幡然悔改,这真是学术界的悲哀。
得承认,从科学的角度讲,白酒含塑化剂,胶囊含铬,尽管存在毒性,但由于这些毒性物质在相关产品中的含量以毫克计,所以,它对于大多数人健康的危害可能有限,所以,没必要过于担忧和恐慌。但是,有毒物质就是有毒物质,不能因为其危害小,就可以淡化甚至否认其毒害性,无论含量多少,这种物质最好都别出现在食品中,保障食品安全,靠的是我们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零容忍,而非什么“人体排毒能力”。
茅台有国酒之誉,前段时间,还传出茅台注册“国酒”商标的消息。一个有国酒之誉的白酒品牌,在陷入塑化剂丑闻时,却不诚实面对公众,认真反思和检讨,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一方面指责曝光者动机不纯,制造公众恐慌,一方面还请出专家来为自己保驾护航,推卸责任,这是一种失败的公关,恐怕会给沸腾的民意火上浇油。
塑化剂风波正进一步向整个白酒行业延烧。最新消息是,有家公司将茅台、五粮液等多家龙头公司的白酒,送往国内权威机构进行检验,发现这些送检白酒几乎无一例外含有塑化剂。对茅台“人类排毒力强”的挑衅式公关,希望更多白酒企业能引以为鉴。
白酒塑化剂问题,多是相关生产工艺中存在瑕疵所致,这是个很容易向公众解释清楚的问题,只要诚实面对,该道歉道歉,该召回召回,该改进改进,这场风波并不难平息。相反,如果拒不认错,摆出姿态坚持与民意对抗,不是什么明智选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