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世界里,美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这美来自土地、生活、音乐、园林甚至一本简单的图画。艺术并非世界的点缀,有一天你忽然安静下来,拿起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也许你才会体会到生活的目的。那些浸淫于艺术者,他们的思考和陈述,更是我们接近这一切的捷径。
《中国乡土建筑初探》 陈志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乡土建筑调查研究的阶段性小结。
乡土建筑可谓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无华、最具人情味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对建筑工作者有直接的借鉴价值,也因其生活化的细节,成为人文学者、考古学界争相研究的对象。
人们可从本书中更新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本书在高度概括的理论总结和细致的场景描写中,穿插了精美的图片,重现一段段温润平静的历史,以纪念那些让人心驰神往但正在消逝中的美丽景象。
《标本洪江》 欧阳星凯 三联书店2012年8月
这本摄影集为欧阳星凯赢得了世界性美誉,也将一个人文摄影家的形象定格于读者眼前。
湖南籍摄影家欧阳星凯以温暖平和的眼光打量着老城洪江——许多老洪江人仍然居住在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窨子屋内,每天在这座顺着山势而建的小城里爬上爬下。他们保持着婚丧和节庆的老传统,仿佛还活在过去的历史中,和环境依然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欧阳星凯用他作为文化观察者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洪江作为文化考古的标本,如何与周围崛起的发达都市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古老而珍贵的细节又能存留多久?
《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 李皖 编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当批评充满恶意的诋毁、敷衍的注水,李皖的批评始终具备真诚和建设性。从“人”出发,再到音乐,所以说,他对原创音乐是具有正能量的影响。
本书是李皖搜集整合的世界摇滚乐歌词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体现出对歌词之美的尊重。全书共分六辑,几乎所有伟大歌手的传世之作都被纳入其中。这是一次歌词控和摇滚迷的怀旧盛宴——鲍勃·迪伦、滚石、甲壳虫、大门、涅槃、小野洋子、平克·弗洛伊德等,星光璀璨。海量歌词构成世界摇滚乐经典鉴赏辞典。李皖用行动证明了,某些执著,不能单纯视为坚持,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热爱。
《人与土地》 阮义忠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1月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本书为《南方都市报》专栏结集,显示了他的文字功力。
为《汉声》摄影的那段经历,对于阮义忠而言受益无穷。三十多年来,他的镜头始终注视着台湾百姓日常生活,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这些珍贵的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
该系列以黑白画面,记录下台湾乡土风光及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他对自己成长的土地满怀深情。作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阮义忠的双脚始终站立在台湾的大地上。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10月
在艺术和学术批评视野里,废墟是一个恒久的母题。历史的变迁中,废墟作为空间和时间留存下来的印记,折射出美术与视觉,古代与当代的经验与探索。
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和表现形式展示于前: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
当代废墟美学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废墟的故事》中恰好有这种思辨的角度。
《刀与星辰》 徐皓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9月
本书精选了徐皓峰近年来的影评文章,既有火热大片,也有安静的好片和孤独的风格片。书中,他搭建了自己的美学体系,结合文化理念和批判意识,写出一本文风犀利,观点独到的趣味之书。
何为电影,或许是欲望,也可能是命运。正如徐皓峰自己说,我本来想做一个汉学家,后来喜欢上了电影,导演王岳伦曾在一次采访里爆他的八卦,说他高中时就喜欢钻研些《金刚经》之类的“偏门”。也正是这种驳杂恣肆,让他与他的电影、小说创作结合为一体。徐皓峰文笔直率,又不失趣味与平和的心态,他自诩为“认输的影评”,但对于当今喧嚣的影评界来说,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赢家”。
《时光电影院》 幾米 海豚出版社 2012年4月
《时光电影院》延续了《星空》《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的旧梦重温风格。父母的故事让小女孩打心底留恋上了电影院。在交错的时间旅行中,她最早是在电影院中寻找妈妈身影的小女孩,然后成为上班族,在电影院中发现爱情与慰藉,最后,她也成了妈妈,在电影院中带着女儿寻找年轻岁月。人生变更,不变的是对电影的情感。
幾米深知人生如戏,欢聚无常,他把都市人内心的困惑、躁动,一点点画成了温暖和体悟。他说,希望人生哀伤的眼泪都可以在电影院里流光,在人们觉得人生无处可去时,电影院可以提供短暂的躲藏和无尽的力量。
《不朽的林泉》高居翰 三联书店 2012年8月
这是一本反观中国园林绘画的缅怀之书,做到了艺术史与园林史、图像与史料、绘画创作与建筑测绘相结合。因其学贯中西的背景,三人的远程合作,让本书更具有文化比较价值。
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他带着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两位博士生,深入美学史,纪念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中国绘画如何从视觉上记录下传统园林之雅韵,且如何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美学再造?这是本书极力探讨的。对今人而言,尽管昔日的胜景难以重现,但有幸借由古代那些伟大画匠们的杰作,得以感受那些乐园的风光霁月。
《只是孩子》 帕蒂·史密斯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2年10月
一个成长为诗人和音乐家,一个成长为摄影家,在那个个体意识格外凸显且天才群出的时代,朋克摇滚女王帕蒂·史密斯与恋人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相遇,共同谱写了二十世纪纽约最美好的爱情传奇之一——他们注定无法错过那个神话般的上世纪60年代。
诗歌、摇滚、美术、性和政治,在灵感一触即发的时代,敏感的恋人们许下相濡以沫的约定,受梦想导引,献身创作。那段历史是每个有志于艺术的人所不能忽略的,智慧与灵性怎样作用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彼此激励、相互扶持。
《音乐的极境》 爱德华·萨义德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年6月
《音乐的极境》风格清新,批评独到,是萨义德论乐横跨三个十年的第一本文集。
在这位冷眼热心的乐评家面前,深厚的古典音乐基础是主轴。他以敏锐的艺术直觉,旁征博引的辩才和才艺互通的学养,穿梭于社会、历史、文学、哲学、政治思考之间,将对音乐的理解提炼得更为宏大、统一,满怀洞见。
萨义德深知,书中如云烟过眼的作曲家、音乐家、演奏家,最终将在作品中复活,因为音乐的社会、政治、文化脉络永远在不为人知处贯通和延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