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书评周刊·生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书评周刊·生活

生活不在别处(1)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生活不在别处,不在遥远的彼岸,或悠久的历史中,也不在他者文化,或遥望中的国家,它就在此时此地,尘埃之下有微小的美好,琐碎之中有轻灵的幸福,庸凡之间有厚实的欢喜,匮乏之外有奢华的丰盛,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颗坚韧美好,同时又平静宁和的心,在不可靠的时代,唯一可靠的是个人自己。

  《独自上场》 李娜 中信出版社 2012年8月

  这是一个人跳脱“集体”,成为自己和成就自己的故事。书名像句骄傲的口号,彰显一个人在战斗的荣耀。因为在中国,李娜画出的弧线常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她脱“举国体制”入“职业化”的双重人生,容易让人联系到独立意志和奔向自由的主题。但其实,这更是一个纯粹的,有点激励的成长故事。是一个有些倔,不服输的武汉姑娘和自己命运有些较劲又言和的过程。她最初奉父母之愿打球,十几年,对网球的情感不咸不淡,直到这项运动成为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起伏建立起情感呼应,她才意识到,打网球不仅给自己带来声誉,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那些感受,那些自我怀疑、自我抗争、自我激励构成了自己最丰富的人生。她对于自由的掌控使得独自上场成为一种荣耀。

  《世间的名字》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

  诗人就是给万物命名的人,写散文的唐诺却愿透过名字看万物。

  有奇趣的唐诺做过很多有奇趣的事儿,是博学强记的杂食者,他写球评、导读推理小说,做业余的古文字爱好者和专业的读书人。这次,却舍书本,纯粹写生活中灵动的人。

  这是一组有奇趣的文章,写的是人的标签、身份和位置,譬如“拉面师傅”、“小说家”、“棋士”、“网球手与吟游诗人”等等,笔触寡淡,掌故交错,仿若百工技艺的浮世绘,但探测到的却是唐诺眼中的世相、人心。这种探测时有灵光闪现,让人心头轻轻一荡,有“节外生枝”的意外之美。他说:《一千零一夜》这个书名正确的意思是,一千个夜晚又再多一个夜晚,这个伸头出来的夜晚,既是实实在在的夜晚,却也是个抑制,充满了再往前去的能量和动感,如枝叶末梢的卷曲迎风试探。

  《发现之旅》 托尼·赖斯 商务印书馆 2012年1月

  这是一本讲述地理和物种发现的书。容括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透过简白的文字和无与伦比的图画,可以重返人类的浪漫年代,去探究17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那些充满冒险的旅程和发现。旅行从1687年斯隆的牙买加之旅开始讲起,记述了每次航行的背景以及参与探险的科学家和画家们的故事。书中附有他们带回的动植物标本、手绘画以及其后的辗转去向和其自然史地位。

  叙述语言略带冷感,擅捕细微,那些关于植物的叙述,精确之余,充满文学质感和画面感。书中收录的300余帧手绘素描画作,观察力和笔力惊人,一枝一叶皆美好,质朴而灵动,且目前都收藏在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苏北利亚》 于疆 花城出版社 2012年5月

  一部个人的回忆录,一部特殊年代“人”的苦难史,一个青年从20岁到42岁,在苦寒之地被迫完成的成长史。

  并不存在苏北利亚这个地方,名字是一种戏谑。苏北面临黄海地界有一片荒僻、苦寒的滩涂,那里盛产泥土和芦苇,1957年反右运动催生的部分右派曾流放至此,念及曾经流放过俄罗斯十二月党人、民主主义者、布尔什维克们的西伯利亚,“苏北利亚”的提法应运而生。作者的叙述规矩、平实,克制,几乎以白描来重叙记忆,他有所取舍,更多是他观察到的细节。极致情境下,不同的人性表现,是特殊时代对人的试炼。在那个时代,这种人生不是个案,而是一代知识人命运的呈现。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陈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不像一个明星的自传,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自白,是一场身体在路上,灵魂也跟上的记录。文字诚恳而充满自省。“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是陈坤个人工作室运作组织的公益项目,2011年夏天,他们从报名参与的上万名大学生中选出十人,由陈坤亲自带队,走进西藏。这场行走,让陈坤把不同时空的自己聚合,连接,从而完成修正和蜕变,他于行走间,看见自己内心的成长,遇到自己的生命真相,有修行之意,于是,有所记录。中间穿插起陈坤自己的人生,从一个自卑的苦孩子到给人正能量的大明星。他的内心如何经过穷山恶水,又如何柳暗花明。名字带有禅意,也是一种了悟。看似不经意,却是久经试炼后,一个人内心所完成的转变,是一场自我寻找和自我发现之旅。

  《三十六大》 冯唐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

  是“天上掉下的”冯唐三十六封公开信的集合之作,内涉中年冯唐的“三观”。收信人,各种凌乱,有唯一的外甥、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也有司马迁、未过“金线”的韩寒、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还有自己的公文包。收信人的选择上,有他的“混不吝”,内容里却有他的真正经。内文很多篇章,特别是写给青年,上班菜鸟的,自有他自己的苦口婆心,自己的“青年导师范儿”。各种谈,都是小切口,却见微知著、因小见大。

  这本书是人到中年的冯唐的一次人生总结,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规则、人性人情的考察作业,他说,如果自己有个孩子,推荐一本书,他会选这本。可能不仅因为,这是一本人生“剧透”书,还因为,他在用一种温柔的书信体,娓娓道来。更要紧的,它美,文字好看,元气淋漓、考究、雅致。

  《世间的盐》 高军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5月

  这世界的盐,讲的不是年长大爷对毛头小伙子的规训,而是一种生活的味道,是给生活加点料的那道盐,是一个俗气的愿望:“我们活在世上,不过想生活能有趣些。”

  作者是豆瓣上的风行水上,是画家,却习得一手好文字。这是他的第一本书,笔下的人和故事充满智趣。他对生活一团兴致,喜欢热眼看世界,笔下的人,事皆琐碎,无非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猫猫狗狗、边边角角,但经过他这么一入眼,一入心,一把玩,绣口一吐,就像上过色、调过味一样,又庄又谐、逸兴横飞,带劲。字里行间,能看见作者摇头摆尾、乐呵呵的神态,兴味起落间皆是漂亮文章。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任祥

  新星出版社 2012年4月

  这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作者用文字和影像,分季节呈现中国人的生活,呈现中国式生活中的美与智慧。

  作者用散文或者图绘方式记下的“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等等,是一种集体记忆的流传,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宗教、教育方式、术数命理与生活细节。作者花费了五年时间,以女儿、妻子和母亲的三重角度,架构起书的很多框架,试图让人看到传承,看到“家庭”的价值,看到一种中国人的精致生活,从而可以相信“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能留在博物馆”,而是在日常之中,在习俗之中。

  (下转C1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