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观察
公民意识勃兴、监督意识高涨,看起来都是一些倒逼的力量,但确实在鞭策着中国慈善事业往更规范、更有序、更经得起考验的路上迈越。所以,千万不要低估公众监督能力。
近日,中华儿慈会“48亿元神秘账目”事件引起热议,儿慈会称事件因财务人员误写小数点所致,将4.75亿元写成了47.5亿元,并称将公布68页银行对账单以证清白。12月13日,儿慈会改口称对账单暂不公布,将组成临时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审查,然后给公众一个全面的答复。
一个小数点,惹来大争议。究竟是数据乌龙还是涉嫌洗钱?台上激辩N回合,台下围观者无数。眼看着就到了关键的“68页银行对账单”上场,但前一天说誓拿账单一洗冤屈,次日又说暂不公布账单。这般出尔反尔的姿态,确实令人浮想联翩。
事关数十亿的账目,层层专业审核后,仍能让小数点“乱跑”——若不拿出扎实的证据,恐怕很难令公众信服这只是误会一场。那么,儿慈会为什么在自证清白的关键环节又不使用对账单这一“杀手锏”了呢?当事部门的说法是,“由于对账单共68页,数据繁多,且都是专业财务数字,即便公开了,公众也不易看懂。为此,儿慈会在请专业机构对所有账单核查并作出相应文字说明后,再给公众一个容易懂且系统全面的答复”。
这样的说辞,恐怕逃不脱三重质疑:
一者,舆论监督连“手表史”、“华南虎史”等边缘科目都能刨根究底的情况下,区区68页账单,相较于公共监督所走过的路程,估计连沧海一粟都谈不上,何以说什么“数据繁多”?
二者,不过是对账单,就算是所谓“专业财务数字”,民间从来就不缺研判真相的高手,再说财务知识又不是高尖端学科,“不易看懂”之说是低估公众监督能力、抑或是不愿公开的拙劣借口?
三者,最为可疑的是“儿慈会请专业机构核查并作出说明”,远的不说,只看塑化剂风波中的酒企,不照样请到北大教授出面断论出“三聚氰胺都没事儿、人类排毒能力强大”的彪悍逻辑吗?公众担心的是,只要儿慈会出面,即便无须这68页账单,找到“清白牌”专家很难吗?当然,最大的问题是,何时给出一个“全面的答复”,儿慈会眼下还没有提供一个确切的“有效期”。
只见客观理由的辩解,不见主观反思的坦诚;只见宏观公益的煽情,不见权责对等的处理——也许这才是真正令公众倍感纠结的地方。12月13日,中国红会秘书长王汝鹏向社会公布了年度“账本”:据其介绍,本报告年度,红总会社会捐赠收入为4亿元人民币,而上一个报告年度为5.5亿元人民币,捐赠收入比去年降1.5亿元。直面公信症结,远比粉饰太平或讳疾忌医更为迫切。
好在这是一个官方慈善开始“血拼”公信的年代,公民意识勃兴、监督意识高涨,看起来都是一些倒逼的力量,但确实在鞭策着中国慈善事业往更规范、更有序、更经得起考验的路上迈越。只是,既然儿慈会的对账单是清白与否的关键,忽然“暂不公布”,难道这账单也有“难言之隐”吗?
□海建(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