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32:特别报道

和时间赛跑 守好发行前最后一关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12月1日凌晨,工人日报社印刷厂,杨志森从印刷线上抽取样报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错误,杨志森会让印刷机器停下,然后联系相关部门排除错误。
1日凌晨,工人日报社印刷厂,杨志森将印刷完的报纸从机器里搬出。
报纸印刷好后,杨志森最后检查成品。一般情况下,报纸会在4点左右印刷完毕。

  【十八大报告摘要】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链接北京】

  1996年,北京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文化产业;2005年,文化产业成为北京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1692.2亿元。这些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已从培育引导期转入繁荣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北京将不断巩固和提升北京传统优势文化行业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北京文艺演出、新闻出版、版权贸易、影视节目生产和交易、古玩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龙头作用,全力建设国家演艺中心、出版中心、影视中心和全球中国艺术中心。

  杨志森

  男,30岁,工人日报社印刷厂胶印车间西研65机机长

  12月1日凌晨1点,夜色静谧,工人日报社印刷厂胶印车间内却灯火通明,4台印刷机开足了马力。杨志森穿着蓝色工作服在车间来回巡视,他所在的机组,需要在4点左右将《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5份报纸印刷完。报纸版样陆续到达,杨志森和同事们开始“和时间赛跑”。

  多年读报 能“一目十行”

  杨志森是工人日报社印刷厂胶印车间西研65机机长,管理着15名工人。夜班晚上10点开始,杨志森一般提前半个小时到岗,了解当天的印刷任务,调试机器,给工人们分配工作。

  杨志森介绍,印刷一份报纸分为4道工序:供纸,印刷部,折报机,堆积头。

  新印刷的报纸从堆积头出来后,杨志森习惯性地阅读报纸,查看报头日期、页码、新闻标题是否有错误。一旦发现错误,马上停机,联系相关部门排除错误。“印刷是报纸发行前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内容方面本来不归我负责,但是遇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我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出修正。”多年来快速读报,杨志森已经养成一目十行的本领,标题错别字难逃他的“法眼”。

  杨志森最怕的,是过了晚上12点,报纸临时出现紧急变动,之前印刷出来的报纸就作废了。有时半夜遇到重大突发情况,报社来通知停止印刷,等待新的版面。

  “等的过程非常煎熬,有时候长达两三个小时,机器空在那里,非常焦急。”一般情况下,报纸会在4点左右印刷完,这样才能保证早上七八点运送到报摊。遇到报社通知延迟印刷,杨志森和同事们就要如临大敌,铆足精神苦干。“日报印刷是和时间赛跑的活,精神压力很大。”杨志森说。

  任何环境下都能睡着觉

  杨志森在这一行已干了12年,刚来的时候,他才18岁,对印刷机器的轰隆声很不习惯,“感觉就像火车从身边开过一样,震耳欲聋。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现在,杨志森对噪音已经不敏感了,任何环境下都能睡得着觉。和队友对话也不用再扯着嗓子喊,只要打手势、对口型,双方就能明白意思。

  12年来,杨志森见证了印刷行业的发展,机器越来越先进,人为调节的环节越来越简便。但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印刷数量越来越多,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变的是,杨志森和同事们一直坚持着,守好报纸发行前的最后一道关。

  【同题问答】

  1.你关注十八大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杨志森:十八大期间,是印刷部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每晚要对印刷内容反复核对,不能出一丁点错误。对于十八大报告,印象最深的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2.未来十年,你对自己的生活有哪些期待?

  杨志森: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一家人能幸福、平安地生活在一起。父母年纪逐渐大了,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小孩现在快5个月大了,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每天下班回家抱孩子对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3.你认为你所在行业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杨志森:印刷耗纸,对环境是有污染的,希望能做到更环保、低碳。希望工作环境能更好一些,噪音降低,机器设备更先进,降低能耗。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萧辉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