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体验“即将消逝的体验”(2)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当地街景。
埃塞俄比亚小孩。

  (上接D06版)

  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

  现代文明符号被抛到了一边

  从拉里贝拉往南,也就进入了埃塞俄比亚的南部地区,沿着奥莫河谷,原始部落聚集,网络、电视、水电这些现代文明符号被抛到了一边。连绵起伏的长路,正是庄稼要成熟的时候,山坡上是大片土黄色的庄稼,和大地色融为一体,没有很耀眼,好像它们原本就长在那里。瓦克说,这是去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索石墙梯田”。

  苔麸,“英吉拉”的原料

  其中有一种农作物是制作埃塞俄比亚特色食物“英吉拉”的原料:苔麸。“它只适应埃塞俄比亚的高原气候,且产量低。”

  英吉拉是发酵食品,其制作过程一般需要两三天。充分发酵后,面糊在平底锅上摊成圆饼,卷起,切成小段,就是成品的英吉拉了,有点像中国的煎饼,只是一面有孔。吃英吉拉有专用的酱汁,通常是用各种肉末、蔬菜等加上辣椒粉、盐等调味品慢火煨制而成,或者当地人喜欢的土制奶酪和生牛肉等。吃的时候,撕下一小块英吉拉,用手拿住,多孔的一面朝下,包住部分酱汁,然后整个送到嘴里。

  因为发酵,英吉拉有点发酸,中国人的胃口不是很习惯。我们到达的几天刚好赶上斋日,当地人的盘子里,只有简单的蔬菜,然后用英吉拉包裹着送进胃里。

  湖水与干旱

  在孔索这个干旱地区,利用山坡的自然形态,分层垒砌成梯田,保留住雨水和养分,这样的方式是顺应自然的智慧结果。随行的旅游文化部Weide说,这样的生活方式五百年都没有变过。“为什么不改变呢?”Weide想了一下说,“可能觉得这样是好的生活吧。”

  在南部的Chamo湖里,当地人花了很大劲才让船驶离岸边,晚霞正好,最开始中国游客都忙着拍照,到后来,船越开越远,向着湖的深处,周围群山环绕,近岸的地方不时有河马喷水,天气热的时候还有鳄鱼出没,湖心的岛屿上住着部落,他们会捕鱼……后来谁也不拍照了,因为那一刻根本无法记录。

  这么好的湖,中国游客不明白,为什么不把水引导到高处干旱的地区去灌溉呢,例如干旱的孔索地区?其实,改变不是没有,中国摄影家张波在《走进东非大裂谷》写道:在埃塞俄比亚的第四大湖阿比亚塔湖,曾经栖息着上万只鹈鹕和约4000只大火烈鸟,从20年前开始,由于水库的投资建设以及农业开荒,耕地大量增加,导致饮水灌溉加剧,导致湖区面积不断减少。后来我们都很同意那一句总结:埃塞俄比亚,有即将消失的体验。

  (下转D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