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四川女孩患病放弃治疗,读小说《活着》找到勇气;余华帮助女孩来京治疗,捐款10万元
|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昨日,作家余华履行承诺,与白血病女孩宋静见面。此前,消极治疗的宋静读到余华的小说《活着》,被书中人物福贵的坚强所感动,重新坚持治疗,并通过母亲、网友、媒体,与余华定下“北京之约”。
目前,余华通过朋友联系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为宋静治疗。
放弃治疗读到小说《活着》
21岁的宋静来自四川成都,把小说《活着》当做自己的“幸运之书”。
宋静称,去年8月8日被确诊为白血病,随后开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住次院。”宋静说,大小化疗9次,胳膊已很难找到血管,再加上是单亲家庭,为治病花去不少积蓄,就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两个月前,好友送给她一本余华写的《活着》。读到书中人物福贵历经磨难仍坚强活下去的经历,宋静说心中有了共鸣,“我必须要活下去,我是单亲家庭,如果没有我,不敢想象母亲以后该怎么办。”
手中的《活着》,宋静已通读了4遍,书皮都褶皱了。
母亲发传单完成女儿心愿
宋静有个心愿,就是想见见余华。
为完成女儿的心愿,宋静的母亲宋绍欧印了200份传单在街头发放,说女儿想见余华,引起了网友和媒体的注意。
媒体报道后,12月12日,作家余华与宋静取得联系,鼓励她“要好好活下去”,并希望她尽快来北京治疗,约定月底北京见。
余华称,他通过朋友联系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为宋静治疗。
12月18日,宋静及母亲来到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建议宋静先到门诊做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例行检查,以便提供参考数据,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宋静母亲送余华自制香肠
昨日,余华兑现“见面约定”,来到旅馆看望宋静。
余华坦言,没想到《活着》能给宋静带来如此大的鼓励,“我当年写这本书没想那么多,一个作家把一部作品完成仅仅是作者层面的完成,每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读到什么,是在续写这个作品。”
他还将1993年首版和台湾版两本《活着》送给宋静,并签名赠言“宋静小友,活着!”
宋静一家也将从四川特意带来的5斤自制香肠准备送给余华。余华和宋静约定,继续保持联系,“下次到成都,我去看你”。
宋静母亲宋绍欧说,为女儿治病已花去20余万,如果骨髓移植手术至少需要50万元,但家里已欠账10余万元。
昨日,余华给宋静捐款10万元。
■ 对话
“生命要求你活下去”
宋静:就是想问你,活着对于我们这种生过病的人来说,其实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有时候活着都没什么意义了。
余华:其实活着是生命对你的要求,不是你对你自己的要求。生命要求你活下去,要求你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我当时写这本书,就说这个人(福贵)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时还有很多人批评我,说我宣扬“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种错误的理念。
很多人经历了很多很多,有些人可能经历的并不是疾病,像我们这代人很多经历了“文革”,坐过监狱,但他们都坚强地活了过来。
宋静:所以我也要坚强。
余华:你已经很坚强了,因为我知道你已经9次化疗了,化疗过程其实很痛苦,骨髓穿刺也很痛苦。你已经算是经历过来了,第一次做穿刺肯定很疼很疼的。
宋静:对,说不疼是假的,但都已经做过很多次了,就不怕了,没什么,只要结果是好的,就没有什么了。
余华:结果已经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发展了,接下来就看看在北大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怎么样了。我前天已经向黄主任了解情况了,他说一年以内就可以马上手术,但你们已经治疗一年半了,就只能再做一个例行检查,看看各项情况,要本着科学态度看下一步怎么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