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错了就是错了,“以错纠错”只能更错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观察

  只有“简单回应”,而无“深度互动”,不仅于事无补,也是在漠视民意,其应对舆论的诚心与决心必然受到更大质疑。错了就是错了,以错纠错,只能导致更多的漏洞与破绽。

  最近一段时间,几个公众高度关注而又悬而未决的新闻,都有了最新进展,没有成为“断头新闻”。

  在贵州毕节5名少年闷死垃圾桶的事情之后,当地一度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12个大字作为警示语印在了垃圾桶上。

  网友爆料,扶风县检察院打着“学习”的旗号组织干警去港澳公款旅游。在香港,随行一位地产商为三位领导刷卡各送了价值数千元的“名表”。扶风县检察院表示,“港澳旅游”实际是报批上级后组织的“东部行”考察学习;关于刷卡买表,地产商是代为刷卡,之后都将现金如数奉还。

  按说,有了官方的“简单回应”,事情该告一段落了。可是,如此“回应”能否解决真问题?舆论的新质疑又该如何“回应”?

  在毕节事件中,垃圾桶的问题解决了,那些流浪儿童呢?如果他们的问题不解决,禁入垃圾箱,只能是“头痛砍头,脚痛剁脚”。问题还在于,这种无视人性,违背常识的“回应”,竟如儿戏般推出。

  在扶风事件中,仍有不少疑团无法解释:检察院考察,为何要地产老板随行并代刷卡?瓜田李下,不知道避嫌?如此冠冕堂皇的“回应”,如何让人信服。

  可见,只有“简单回应”,而无“深度互动”,不仅于事无补,也是在漠视民意,其应对舆论的诚心与决心必然受到更大质疑。错了就是错了,以错纠错,只能导致更多的漏洞与破绽。

  面对突发事件,面对舆论质疑,不少政府部门要么采取鸵鸟式应对,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似乎事情过去就平安了,要么采取“锯箭杆”式疗伤,急匆匆解释,慌忙忙解决,一副“眼前无事即是平安”的心态。

  其实,政府的公开回应和痛定思痛后的善后措施,不是关门思谋就可以做到的,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才是舆论关注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迅速回应将变成迅速灭火,尽快改正可能变成尽快搪塞。

  终结“断头新闻”,关键还在政府部门:从信息公开角度,应开放空间,让媒体可以深入报道;从舒解民难角度,应提供机会,让公众可以有效参与。

  错了就是错了,出了问题就要勇于面对,地方政府应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及时回应,正确应对,坦诚相待,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寻找理由、推卸责任,否则,只会酿成更大的错误和更多的漏洞。

  新京报评论员 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