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经济学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经济学人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农业(1)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青年经济学人”评选系列报道之十九

  朱信凯 38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2009年11月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粮食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他同时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贸易政策国家顾问,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多个社会职务。2011年获“北京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12年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近年来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含转载)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商务印书馆经典文库译著1部,代表作为《中国农户消费函数研究》。

  ■ 核心观点

  我们对农业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在已经是工业化时代,甚至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农业自然而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但美国人是如何认识农业的呢?美国人讲“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控制了全人类”。

  朱信凯:了解农村才算了解中国

  朱信凯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纯属偶然。

  当年考上农业经济专业时,甚至还有点沮丧,因为跟计算机软件等“热门专业”相比,农业并不受社会的重视。朱信凯说,现在他建议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农业经济学,培养自己对中国本土化问题的敏感度。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学就是中国的国情学,只有了解中国农村,才算真的了解中国,以后不管做哪方面的工作,都会比别人出色。

  2003年,朱信凯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人大任教。他曾多次将研究报告和科研成果呈送国务院相关决策部门。

  2010年12月,朱信凯署名研究报告《我国应尽快调整现行CPI结构》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温家宝、李克强、回良玉的批示,批示要求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此报告直接推动了2011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调整并发布新的CPI权重结构。

  2012年6月30日,朱信凯应邀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全会,并做了题为《现代农业发展视野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专题讲座。

  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美国地图。采访中,他多次以美国跟中国做比,“中国农业农村的问题太多了,而且都非常严峻,当然,问题并不完全是坏事情,往往蕴含无限机会”。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农业”是朱信凯最近几年最为关注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城镇化问题、农业投资管理体制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朱信凯说,这些要么关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要么涉及整个中国社会的重新布局,其他的任何问题和这个相比,都是很小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发展有赖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资本化的过度依赖与追逐。朱信凯认为,行政管理资源配置失衡与官员教条主义的目标模式是产生中国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因素。“在现行的政治体制和行政提拔体制下,对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主要采用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由于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地方政府偏好于将财政资源投向非农产业,强调招商引资,而不愿意提供农业技术推广等软性公共产品,既在相当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又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朱信凯认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应区别对待,对于前一百位的产粮大县,中央应以粮食产量和生态为考核标准,不应鼓励其招商引资。对于产粮大县,中央应当改“奖励”政策为“给予”政策,通过转移支付给足给够,而不是杯水车薪的奖励。这是2012年暑假朱信凯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奔赴全国20几个县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同题问答】

  1.对于中国的诸多经济学人,你最为尊敬的是哪一位?

  朱信凯:林毅夫。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2.2012年的经济运行到现在,当前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意外?

  朱信凯:当然不意外,我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充满信心,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从已经崩溃的国民经济边缘走了出来,并以发展中国家三倍的速度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

  3.近期在市场层面,你认为哪一项改革最值得期待?

  朱信凯:最期待的就是中国要尽快出台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城镇化发展的路线图,我最期待城镇化怎么发展。现在的道路是肯定不行。

  4.未来10年,你认为哪一个行业最具有投资前景?

  朱信凯:农业与农村,再说的深入一点就是农产品市场与农村消费市场,这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假设我们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达到70%的城镇化率,那个时候15亿人,我们还要有4.5亿农民。因此,农村消费市场是巨大的,而15亿人的吃穿、生态等问题仍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来解决。因此,我经常讲,农业是一个永恒的魅力产业。

  B10-B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摄影/实习生 王政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