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逝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3:逝者

笔耕药海正本源 静水容深诚为先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诚静容99岁时拍照留念。
诚静容年轻时留影。

  诚静容

  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职业: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退休教授

  去世时间:2012年11月11日

  终年:100岁

  去世原因:病逝

  ■ 简历

  诚静容,女,锡伯族,植物分类学家、药用植物学家,中国药用植物学主要奠基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1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34年入读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转入四川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深造,1948年获田纳西大学植物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因朝鲜战争辍学回国,获哈佛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

  195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北京医学院教授、植物教研室主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及中药植物来源的研究,参与《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有关科属的编著,是中国卫矛科、麻黄科、买麻藤科专家,为许多品种混乱的中药澄清了基原,为发展中国植物分类学和药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三年前的一天,一位送快递的小伙子敲门。

  开门的是位年过九旬的老太太,穿着老式手织毛衣,里面套件洗得发白的衬衣。

  小伙愣愣地打量着,指着签收单问:“老人家,您会在这上面写自己的名字吗?”

  小伙不知道,眼前这位老人通晓5国语言,90多岁仍能用拉丁语撰文。

  这老人是诚静容,中国药用植物学奠基人。

  诚家大小姐

  当诚静容像快递小伙这年岁时,她的身份是“诚家大小姐”。

  她的父亲诚允,民国时期曾任吉林省高等审判厅厅长、代省长。九·一八事变后,诚允组织抗日联军浴血奋战,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中记载有诚允英勇抗敌的事迹。

  诚家有三位“千金”,诚静容排行老大,但大小姐并没有傲气,1931年,她被送往北平(今北京)读中学。人如其名,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的性格安静、谦和、优雅。黄包车夫每次送她去学校,她都会客气地道谢。

  这安静的性格,还受到过章士钊的青睐。1945年抗战胜利,在四川大学任助教的诚静容与一群男生搭伴返京,当时成都机场一票难求,男学生发现章士钊的专机就要起飞,大声嚷着请求章士钊捎他们回京。章士钊拒绝了情绪急躁的男生们,指着一旁耐心等候的诚静容说:“这位安静的小姐可以一起搭飞机走。”

  在学生们的印象中,老师诚静容总是抿着嘴笑,很少有人见她发脾气。

  学生陈雅研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国庆游行时,女生们都嚷着到诚老师家借花边裙子穿,因为老师的穿戴最有风度。

  软脾气的硬骨头

  老一代知识分子都遭遇过不幸的年代,诚静容也不例外,“反右”、“社教”、“文革”,她被历次运动折腾着。

  但在学生们看来,个性那么“柔软”的老师,却“有着最硬的骨头”。

  北京大学医学部离休老干部稽静德回忆,1957年的反右运动,一次会议上,大家鼓掌喊口号,唯独诚静容不抬手也不张嘴,只是静默。有人质问她,她慢悠悠地说:“没有什么好拍手的。”

  因为说真话,诚静容被撵出会议室,坐在门口台阶上,但她的头始终昂着。她的学生郑俊龙忘不了这一幕。

  在“文革”中,诚静容多次被隔离审查,专案组要她写材料交代自己和别人的问题。不管专案组的人如何诱导甚至逼供,她牙关一咬,就是不吐半点“问题”。

  “文革”走远了。

  单位有一个花匠,在“文革”中伤害过诚静容,每次见面,那花匠都躲着她,装作不认识。见花匠家孩子多,诚静容去他家,送去粮票和小孩的衣服。她告诉女儿金郁玉,要有宽厚仁心。

  抓“鸭子”的承诺

  诚静容也告诉女儿金郁玉,有些事要宽容,有些事要争取。

  金郁玉从小就有个愿望:去美国替妈妈把“鸭子”抓回来。

  1948年,诚静容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在论文最后阶段,朝鲜战争爆发。诚静容放弃快要到手的哈佛博士学位,“与祖国交战的国家不能长留”。

  遗憾吗?遗憾!诚静容曾和女儿打趣:煮熟的“鸭子”飞了,你以后要替妈妈从美国抓只“鸭子”回来。

  金郁玉一直不忘抓“鸭子”的承诺,刻苦勤勉地自学,1978年考上大学,1981年赴美留学,最终从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鸭子”是抓回来了,但诚静容一度又很落寞:如今,女儿、女婿、外孙都是美国籍,“这一屋子除了我,都是外国人。”

  金郁玉懂母亲的心,2002年便举家搬迁回国创业。诚静容从外孙刘持鑫2岁起,便手把手教他中文,她告诉外孙:“你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一定要补上中国这一课。”

  “妈,你后悔回国吗?”有一天,金郁玉问母亲。

  “我从来没后悔过我的选择”。诚静容平静地回答。

  行走于深山老林

  1952年,舍弃了国外的繁华与富足,诚静容回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任教。

  那三尺讲台,她一站就是40多个春秋。

  解放初期,百废待举,药用植物学研究处在起步阶段,诚静容带着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在崇山峻岭间采集植物标本。

  在深山老林中吃住,条件艰苦,饿了啃随身带的玉米,住土炕。金郁玉记得,去野外考察的妈妈回到家,衣衫褴褛,“像个野人”。

  1980年,67岁的诚静容带着研究生上四川峨眉山,当时上山没有索道,诚静容拄着拐杖,上山三天、下山两天。

  “诚先生一边爬山,一边指着路边的植物讲解各种植物学问题,精神很好。”学生艾铁民一直记着诚老师用手帕擦拭额头汗水的情景。

  花香如故

  一生与世沉浮,老年的诚静容洗去铅华,她曾说“退休金多到让我发愁”,她会一张纸巾撕成两份用,她会叮嘱家人洗手打香皂时要关掉水龙头。

  每天一份《新京报》和《参考消息》,她逐字逐句从早读到晚。她喜欢做《新京报》的填字游戏,偶尔会“请教场外嘉宾”:“刘德华的一首歌,3个字,是什么?”

  最后她放弃了填字游戏:“世界变化太快了,我跟不上节奏喽。”

  直到97岁,诚静容一直是自理生活的。

  2010年7月,她摔了一跤,女儿为她请护工。诚静容怕麻烦人,坚持自己梳洗、系扣子。

  有天深夜,护工发现诚静容坐在床上,原来她要上厕所,自己不能应付,又不忍心叫醒熟睡中的护工,就坐起来干等着。

  2012年10月18日,诚静容百岁寿宴。

  中国药用植物学界老、中、青学者近百人围在恩师身旁。他们中年纪最长者82岁,颤颤巍巍拄着拐杖赶来。

  诚静容身着紫色棉袄,牙齿没剩几颗,精神仍矍铄:“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的‘小寿’,我很满足。”

  百岁寿宴上,有学生送了她一副对联:“笔耕药海正本源,静水容深诚为先。”

  去世前,诚静容嘱咐女儿捐献遗体。有学生不忍,但金郁玉说,“母亲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这是她最后的心愿。”11月11日,诚静容去世。

  金郁玉为母亲买了个骨灰盒,上面雕刻着她喜欢的花卉。诚静容生前爱花,亲手种植的50多盆仙人掌、吊兰、绿萝、兰花……如今,在家中阳台上开得正盛。

  寄 语

  亲爱的妈妈,我会记住你在生活中教我的点点滴滴。我要用你的淡定、宽容和睿智,面对生活中的急流浅滩,高山平川。你永远在我心中!

  ——女儿金郁玉

  诚先生教会我们如何做学问,更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她的亲切教诲,恰如清泉之水,潺潺流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诚先生矢志教育、埋首治学的态度、深得我们的尊敬和爱戴。

  ——学生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诚先生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结识她是我人生之大幸。她的爱国情操,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美德和宽广的胸怀,载育万物,她是完美彰显北医的校训和北京精神的一代师表。

  ——学生艾铁民,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萧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