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娱乐新闻·对话(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娱乐新闻·对话(二)

《泰囧》票房持续火爆,有望突破10亿;接受独家专访,回应个人分账等话题

本来一正常的事儿 变得不正常了(2)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徐峥
谢谢小刚导演的支持和鼓励,2005年我和陶虹在保利演出舞台剧“最后一个情圣”,谢幕时冯导手捧鲜花从第一排直接爬上台献花,当时都把我吓着了,这份感动至今尤(犹)在。现在,我拍电影,在这个领域我是个小学生,需要各位前辈的提携指导,也希望大家不要只以票房看待我的电影,共同给中国电影市场一些正能量。
前日,冯小刚发微博恭喜徐峥,昨日,徐峥也以转发回复的形式感谢了前辈的勉励。
@冯小刚
有位叫[梦移唐朝]的冒我之名编了一句话,所谓“我对中国人的人性感到绝望”。我不想揣测他编造这句话的动机,只想澄清本人无出此言。另外需要澄清的是,本人在此之前也从未对《泰囧》发表过任何评说。今天可以说两句,卖(买)票看了,也乐了,恭喜徐峥赢了票房。我也是打那儿过来的,路还长,再接再厉。

  (上接C02版)

  如何看待争议?

  应该观众负责挑刺儿,从业人员分析优点

  答

  新京报:成了话题就会有争议、有质疑,有不少声音说,《泰囧》并不是一部多么牛的片子,为什么是这部电影成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对此你怎么看?

  徐峥:所以就变成不正常了。大家都会说,凭什么啊?但是,如果不是《泰囧》,应该是哪一部呢?我觉得任何一部电影被架到这个位置上都会遭到这样的质疑。我这次反而会去网上看那些差评,有一些我觉得是无稽之谈,有一些我觉得说得很中肯、很好,这都是一部电影很正常的反应。但评判一部电影的好与不好,我觉得与我们的现状应该调过来,就是观众去挑电影的刺儿,而从业人员应该看到它的好处、分析观众为什么会喜欢,这对电影创作是有好处的。

  新京报:票房这么好,你是否觉得是一把双刃剑?比如下部片子的压力一定会更大。

  徐峥: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我前面说的,本来一正常的事儿变得不正常了,这样也会导致别人看你的心态变得不正常。比如有投资人给你打电话问你后面想拍什么,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多的储备,我本来还想着拍完这部停一段时间玩一玩,可是这次我去各地路演,发现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下部拍什么、什么时候拍”。好像你突然开始有一种责任感,但我现在还没想清楚到底要不要被这个事情绑架。对于下一部,有可能我拍得比这部好但票房没这部好,那马上就会有很多声音出来,等于又变成不正常了,都是一种拧巴。

  新京报:不少人说徐峥很清楚自己在卖什么,关键是还很懂得怎么卖。听说这次宣传、营销你都是全程参与,有这种意识的导演并不多。

  徐峥:这次所有的事情我可以说都是亲力亲为,跟光线的营销团队沟通时,很多人就说,导演,这个事情你也管啊?我说,啊,难道其他导演不这样做吗?他们说不。我说,啊,连预告片都不管?他们说,是的,都是交给别人剪的。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以为这些事情都应该是导演做的,结果我却是误打误撞,一个导演做了制片人的事儿。

  我之所以做这样的事儿,跟我以前演舞台剧有关。那时候我就琢磨,到底什么样儿的舞台剧是观众喜欢看的,也知道当我成为影视剧明星之后,再回去做舞台剧是什么样的效果。在电影方面我也比较关注其他营销案例,我想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对观影的一些判断。我一直觉得,电影应该是一个有艺术价值的商品,这两点缺一不可,虽然我不是想好了来的,但这些思考可能是让我能从一个制片人的诉求去考虑问题的原因,其实中国电影是很缺好的制片人的。

  做导演是蓄谋已久?

  答

  我做演员是被低估的,一直没有人看到我真正的价值

  新京报:你做导演是蓄谋已久的吧?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当导演的想法?

  徐峥:这还是有很长积累的。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做演员了,但我跟别人有些不一样,有些演员属于疯子型,特别忘我,但我一直不是很忘我的演员,我在学校里做小品时,首先考虑故事本身是否好看,而不是先考虑怎么能演得好看,因为我觉得如果编得不好,你演得好有什么用呢?这是我比较根深蒂固的一个概念。后来演舞台剧时,我总会质疑剧本,比如,为什么要反复表演《雷雨》啊?观众为什么要来看一个已经熟知的故事?从学校毕业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改善。直到进入到影视圈,做出点小名气后,才渐渐有机会把我演的舞台剧做得有明确的主题表达。

  我拍的很多电视剧,基本都有90%的戏份,天天在片场滚,现场怎么拍、怎么调度这一套我是很清楚的。后来拍摄包括《人在囧途》《夜店》《拜见岳父大人》以及还没上映的《摩登年代》等电影时,我在剧本创作和现场拍摄时都曾加入自己的意见,所以我说我不算是一个新导演——当然,《泰囧》还是我的导演处女作,是第一部我很完整地参与全部过程的作品。所以我也常常跟更年轻的导演们说,你是一个新导演,但你也不能是一个新导演,你必须要经过其他机会的操练。

  我真正萌发做导演的想法是很清楚地有了《泰囧》这个故事后。没有清楚的故事,一切都不成立,这个是宁浩给我的启发。他第一次跟我讲故事的时候,把我说傻了,就觉得他怎么可以把所有的情节都记在脑子里,他一定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后来我准备好了之后,我发现我也可以说,每个画面都能让你看到。你必须做到这一点,才能去拍电影。有些年轻导演找我拍戏,我说,你把故事给我讲一遍,结果很多人都讲不明白。你说这怎么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呢?

  新京报:这么说你当导演是有一种“报复性”心理?因为对以前很多创作都不满意,而当导演就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徐峥:我觉得我做演员是被低估的,一直没有人看到我真正的价值。但等到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也许又是被高估的。我在杂志上看到陈道明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我是文艺圈的,我不是娱乐圈的。我觉得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把娱乐圈变成文艺圈就好了,包括时尚圈,我们的时尚其实很不时尚,都是跟在大众后面,真正的时尚应该是引领大众的,现在我们是反过来的,一些时尚盛典永远是一些当红、低端的明星受到最高讽刺的追捧。

  对于表演也是这样,社会现在整体是把演员这个职业看成是娱乐圈的一部分,大家反而失去了对演技真正的重视、真正的评估。但我并不是因为觉得受到不公平的低估而要奋起直追、改变自己的命运,做导演还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能分到多少钱?

  答

  之前谈的只是拿片酬,并不是票房分成

  新京报:这部戏到底赚了多少钱?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了?

  徐峥:这部戏我只是拿片酬,跟光线谈的也只是过了多少票房之后有一个奖励,并不是票房分成。所以我能赚多少,就要看投资老板给多少了(笑)。也许我可以拿很多很多,但因为最初谈的时候并没有给票房一个封顶,如果投资方说合约上没写所以就给个红包,也是可以的,我无所谓的。

  新京报:票房过多少就可以拿到奖励?

  徐峥:这个不好说吧(笑)。

  新京报:所以黄渤和王宝强的红包也是投资方给?

  徐峥:当然是得老板给包啦。

  新京报:你们三位现在被视为新一代喜剧演员,如果这个系列继续拍下去,是不是还会起用黄渤和王宝强,或者说,必须要起用?

  徐峥:我是很想用他们,但是如果他们很贵怎么办?(大笑)

  新京报:下部戏一定会以票房分成的形式跟投资方谈了吧?

  徐峥:应该会的(笑)。这种形式的出现也是好事情,我们也能知道一个演员真正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当我听到某些演员开出的高片酬时,我会觉得,我要是投资方,为什么给你呢?你也要评估这个演员能不能带来那么高的票房,如果也能有《泰囧》这个票房,我觉得是可以给的,但很多不是这样啊(笑)。你把很多钱给了一个演员,结果电影赔了,这是不符合商业定律的,但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总得需要有个方式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吧。如果这么计算,那我们三个现在应该是最有票房价值的演员。

  圈内社交有无影响?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担心我把人给得罪了?

  答

  新京报:票房不断刷新纪录,你有没有膨胀的时候?

  徐峥:我觉得我没有。票房刚过亿时兴奋了一下,我觉得之前计算精确,目的达到,创作成果被体现出来了。首周破了3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等到过了5亿之后,大家开始讨论能不能超《画皮2》的国产片票房纪录,那个时候我反而有点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在想,接下来怎么办啊?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现在又不是采访,你就不用谦虚了,咱就牛B一回怎么着了?我说,我真没觉着自己现在怎么着了。朋友就问我,你现在膨胀吗?我说,你觉得我膨胀吗?还好吧,我只是觉得这段工作有点累。现在大家都嚷嚷着要过10亿,我听着像“失忆”一样。(大笑)

  说句实话,以前觉得能过3亿我就做到以小博大、达到我的目标了,但过了5亿之后,我就觉得这事儿跟我已经没关系了。这部电影我是抱着一个平常心去拍的,现在有这样一个好的结果,宠辱不惊才是对的,如果再做的话,还是应该抱着一个平常心去拍,不管票房怎样,能保证质量就算是不输。

  新京报:宁浩跟你说什么了吗?

  徐峥:过3亿的时候,宁浩给我打电话说,老徐啊,我必须严重地恭喜你啊!不过我不知道他现在是怎么想的。(大笑)

  新京报:现在有人跟你说很酸的话吗?

  徐峥:还好,还是正能量的比较多。

  新京报:肯定有很多人对你有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你如何构建接下来的圈内交际?言行是否更提防?

  徐峥:(笑)秉承我一向低调的做事风格,圈内的交际就是日久见人心。大家都开始担心我把人给得罪了,这是为什么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