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模式解决搬迁村民就业,集体财产分红每人每年最高上万元
地点:大兴区庞各庄镇 采访:第三分团报道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我算不上什么大干部,无非就是为群众跑跑颠颠。”近日,当现代评剧《银杏庄》中的银杏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雪梅唱出这句唱词时,台下来自大兴区庞各庄镇的村民和村官们纷纷感慨。这一台情节感人、唱段优美的评剧唱出农村搬迁的感人故事。
“4050”全部托底安置
大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凌介绍说,在贯彻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到目前为止,大兴区共9个涉及搬迁的镇、123个搬迁村,涉及38095户,97589人,实现了和谐无震荡搬迁。
如何保障拆迁村民的长远收益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张凌表示,大兴区通过采取本地企业“腾”岗位、公益性组织“买”岗位、开发区企业“要”岗位、自主创业“带”岗位等7种模式,促进搬迁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截至11月底,搬迁村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就业率为96.3%,“4050”人员100%动态托底安置,预计年底前搬迁村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就业率达98%。
每个村民分到股份
搬迁过程中,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所换来的大笔收益也成为村民收入的一大来源。
张凌介绍,搬迁乡镇通过集中理财、购买底商、产业经营等模式,确保集体资产有收益,截至11月底,搬迁乡镇通过委托贷款方式集中理财获得收益共2.8亿元,预计年底收益可达3亿元。“现在每个村的集体财产都有不少的收益,按照区政府的统一要求,这些集体财产和收益都将实现股份量化,每个村民都能分到股份,根据各村财产总量和收益情况分红,最高的村每个人每年可分得上万元。”大兴区瀛海镇宣传部部长李建华表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