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引争议;东城区政府再度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不会新增建筑

钟鼓楼恢复广场不增建筑

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引发争议,东城区政府再开新闻发布会释疑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昨日,钟鼓楼地区,一位居民正在看政府张贴的关于拆迁的告示。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日,东城区政府再度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去年年底启动的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中,政府依法征收的钟鼓楼周边66个院落,拆除后将确保恢复为供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广场,不会新增建筑。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京城中轴线北起点——钟鼓楼,一个月前由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正式启动其周边广场的恢复整治项目。

  然而,这一项目,引发了一连串疑问。文保人士质疑,位于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保区“核心地带”的钟鼓楼广场,能否靠“恢复整治”来还原历史风貌;周边胡同部分院落的拆除,会不会破坏自然形成的历史风貌?而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更多关注的是,政府此次恢复整治项目,补偿是否合理?

  恢复适宜历史时期风貌

  据东城区政府通报,“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是对钟鼓楼建筑周边约4700平方米范围内的66个院落,进行征收。

  目前,张贴在钟鼓楼周边胡同、院落的政府征收公告显示,此次征收范围,涉及钟鼓楼现广场周边钟楼湾胡同、豆腐池胡同等6条胡同的部分地段,136户居民。东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征收,这些住户可按照房改政策,承租人应先进行房改售房,再按照评估价格接受政府征收。

  东城区政府介绍,目前,征收项目的准备资金预计为近4亿人民币。钟鼓楼周边的房屋征收通告中,显示此次征收的基准价,为每平方米44361元。

  按照现有规划,东城区政府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强调,征收范围内的院落拆除后,腾出的空间,用于恢复适宜历史时期的钟鼓楼广场风貌,为社区和城市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所谓适宜,是指参考清乾隆全图及此后一些历史阶段的钟鼓楼风貌,并结合保护钟鼓楼文物本体安全的消防需求。“恢复之后,周边胡同最宽五米左右,起码可供消防车穿行。”

  整治后确保不成商业街

  对于征收边界外院落,东城区政府表示,按照居民自愿原则,协议搬迁疏解,政府负责对腾退院落进行修缮。

  刘景地说,此次恢复整治是政府公益性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对钟鼓楼区域的整体保护规划进行;钟鼓楼周边,会恢复原有的胡同肌理和平房四合院风貌,并保留居住功能,确保不会成为商业街。

  昨日,东城区政府表示,目前,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规划效果仍在论证待审批阶段,尚无法公布。但恢复整治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及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征收手续齐备完整。

  ■ 焦点

  为何必须搬迁部分居民?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称,危旧房屋、私搭乱建存重大火灾隐患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表示,钟鼓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鼓楼为木质结构,而钟鼓楼周边,危旧房屋众多,甚至存在违章搭建三层用于经营的建筑,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此外,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是29.4平方米。然而,钟鼓楼周边院落目前居民的户均居住面积,尚不足20平方米。因此,这次恢复整治项目,也是为了改善钟鼓楼周边大杂院居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对在征收时间内搬迁的居民,不仅有现金补偿,还协调了位于芍药居的奖励房源,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均价作为异地安置的奖励。

  拆除院落有无文物价值?

  刘景地表示,经过逐一认定,既不是文物,也均无历史价值

  刘景地说,此次涉及征收的院落,仅有个别是民国时期建筑,绝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后的翻改建建筑。经过逐一认定,既不是文物,也均无历史价值。

  东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心钟鼓楼的人士可以到一些征收范围内的院落,入户去看一看,房墙和墙缝中用的砂浆石以及房梁木,可以很容易证实,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

  恢复整治项目何时完成?

  刘景地称,尚无时间表,须经专家评估、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拿出效果图

  对此,刘景地表示,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征收完成后,恢复后的空间究竟要建设怎样的广场,要经过相关专家多轮评估、论证、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拿出最终的效果图。

  东城区建委相关负责人称,截至1月5日晚,已有38户居民签订了协议,承诺搬迁。部分已签订协议的居民,开始着手搬家。

  规划未出为何启动征收?

  东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征收工作所有手续齐备完整

  东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已通过国家及北京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还通过了专家论证,确定了恢复整治的原则、目标、方法等。政府征收和日后广场恢复建设,是两个阶段的事。目前征收工作的所有手续齐备完整。

  ■ 专家观点

  即使没古建筑也非拆除理由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一直强调,钟鼓楼广场属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内,其保护应遵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对单体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注点,应放在对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上。

  何戍中说,现在公布的钟鼓楼广场整治项目中,纠结于翻建房屋本身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却忽视了房屋本身属于胡同肌理一部分的风貌价值,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没有益处。“在征收范围内的房屋,即使真的没有一处严格意义的古建筑,也构不成一个征收拆除的理由。”何戍中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并不成为矛盾,真正应该处理掉的,应该是私搭乱建妨碍风貌的建筑。

  何戍中认为,目前对于历史街区的整治,经常会提到要恢复盛世之景,却常常忽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本来已经存在的历史积淀。对于历史街区整齐划一的规划设计,其实是一种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 链接

  整治后钟鼓楼广场近万平米

  钟鼓楼始建于1272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民国时期,钟鼓楼成为民众文化教育场所,周边是平民活动广场;上世纪80年代初,钟鼓楼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主要功能是文化展示。钟鼓楼广场目前是周边居民的社区文体活动场所。

  东城区政府出具的文字资料称,钟鼓楼及周边的胡同、院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随着历史变迁,其历史风貌破坏较大,对比清代及建国初期地形图,钟鼓楼周边空间被严重侵占,辐射面积由原来约1.4万余平方米减少至目前的不足4000平方米。

  去年12月13日,在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东城区副区长朴学东说,整治恢复后的钟鼓楼广场,面积可达到近万平方米。但具体恢复后的风貌,还需邀请文保、规划等专家谨慎评估、论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