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艺术家个展亮相中国美术馆,近90件作品展现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两种风格
| ||
|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半个世纪的乡村生活成就了奥地利艺术家维尔纳·贝格在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两大艺术领地的成就。近日,“维尔纳·贝格——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近90件作品展现了他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的艺术人生。不过,在维尔纳·贝格美术馆馆长薛荷看来,贝格的波普艺术追求的并不是商业价值,而是具有简练、简约的画风。
据悉,该展于1月14日在中国美术馆结束之后还将赴上海继续展出。
乡村生活成就两种艺术风格
维尔纳·贝格从贸易、经济学转而从事艺术。26岁时,贝格夫妇俩买下了鲁塔农庄,此后半个世纪里,既当农民又当艺术家。
这样的乡村生活却给了维尔纳·贝格无数的创作灵感。
在贝格的外孙、同时也是维尔纳·贝格美术馆馆长薛荷看来,外祖父从1930年左右才开始主要从事艺术,当时西方艺坛已经有很多流派。维尔纳·贝格当时就认识到只有自觉地接近自然,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而外祖父远离城市喧嚣到农村生活的大背景,恰恰成就了其独特风格,完成了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的转变。
“表现主义是他艺术的源头,而在后来他的风格越来越接近波普艺术,”薛荷告诉记者,为此此次来中国首展,展览的主题便定在了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的转变轨迹之上。展出的70多件油画及16件版画作品分早年、强烈的色彩等四部分展现其创作转变。类似1933年创作的《乞讨的孩子》、1934年的《万圣节》等作品,有着明显的表现主义意味,用色清冷神秘,却达到安静、稳定的效果。而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的作品却开始倾向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并不追求商业价值
尽管维尔纳·贝格形成了两种风格,但他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却有着一种完美的衔接,甚至他的波普艺术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类似《火车里》等作品用非常简练、简约的笔触表现画面。
薛荷告诉记者,之所以在维尔纳·贝格去世后后人将其后期创作归入波普艺术,是因为他的创作画面、笔法非常简练、简约,这种简约风格正是波普艺术所追求的。与此同时,贝格对于日常生活的青睐,也是日后波普艺术所追求的,“这种简单生活、简单语言是此后波普艺术所追求的。”
不过尽管同是波普艺术,但薛荷否认其外祖父的这种波普对后来美国波普艺术的影响,“他追求的并不是商业价值、广告价值。”
■ 人物小传
维尔纳·贝格(1904-1981)
出生于德国,后取得奥地利国籍。画画是其从小的梦想。但少年时的他先在工厂实习,后学习贸易、政治经济学。只是艺术之梦从未远离他。23岁时,他终于如愿来到维也纳学院学习绘画。1930年10月6日,贝格夫妇俩买下了鲁塔农庄。此后半个世纪里,乡村生活成为其绘画的主角。作为一种式微的农业生活的见证人与记录者,他的作品至今保留在大量艺术馆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