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度畅销书香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3:年度畅销书香榜

年度畅销书香榜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榜说】

  快餐式生活的解构

  人们说,一书一世界。动辄销售几十万上百万册的畅销书,仿佛在支撑着一个庞大社会的心理需求。细看2012年的生活书排行榜会有种感觉:国人需要更多“正能量”,抵御长期快餐式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

  中国人现在的生活环境确实“险恶”:没时间处理感情,只好速配闪婚;没时间旅行,只好走马观花;没时间学习,热衷速成班考证;没时间阅读,热衷刷微博的碎片资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生活“快餐”越来越多,美好的东西就会悄然改变,戾气滋生,人与人关系恶化。

  于是,2012年生活类畅销书排行榜上一半以上都是励志书,其中最热门的书就是《自控力》《正能量》,都在传达“你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尼采的心灵咒语》《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秘密》《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等励志书也在试图引导人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发现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当然,读书的结果是靠自我催眠达到振奋的效果,还是能真正反思异常的生活方式,就不得而知。

  也许短期之内,人们无法摆脱“快餐式生活”的困扰。但中国人渴望从快餐式生活中解脱出来,享受闲适,这种心理的变化轨迹已经开始出现。生活书排行榜上的不少书正是“慢生活”的结果。从日常生活最普遍的饮食问题出手的健康书《于康——吃好每天3顿饭》,让三餐紊乱的现代人反思吃的生活方式。22岁的姑娘陈宇欣,在研究生最后一年去欧洲边实习赚钱,写作“慢体味”的旅行书《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同样也是20多岁的女孩,《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作者是网络最热门的某字幕组组长,在大学上学期间“不务正业”地翻译了多部知名外语影视剧,这一身份就让她的英语学习法带上了强烈的个人色彩。近年大热的君之系列烘焙书,作者也不过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因为大学比较闲而开始的手工烘焙,五六年间就成为家庭手工烘焙畅销书作者。这些畅销书不但传递生活的具体技能,更因为作者的生活理念而带有强烈的励志色彩。可以说,这类生活书的畅销,也意味着其本身携带的生活理念正在消解和反思现代中国人的“快餐式生活”。

  在家庭教育类图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生活理念的转变。尽管“虎妈”“狼爸”热闹一时,真正长期居于畅销书榜的却是倡导家长用“慢”的理性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书。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在日常生活润物无声的教养,胜过老师的目标性教学。比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讲的是,强迫孩子听家长的话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逼孩子走向教育的反面,而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如果将这个生活书排行榜扩展到100名,你就更可以看清楚现在家庭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家长不是权威,孩子不是附属品,在教育中倡导民主独立,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爱与规矩”。

  □刘颖

  【榜说】

  城镇化与经济转型

  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外企,都感觉到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所以,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而刘军洛甚至将其升级到了《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四年前广为流传的《奇迹的黄昏》作者袁剑,新书《大拐点: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也充满了“盛世危言”的锐利和忧思——制造业转型艰难,城镇化困境依旧,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改革30多年来,中国每一次在被外界看空的时候,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创造奇迹,以至于今年初的动荡中,各国商界都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然而,这次他们会又一次看错吗?

  有鉴于以往中国在工业革命中落后的教训,《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今天IT行业的圣经《史蒂夫·乔布斯传》都长期在排行榜上领衔,这或许说明,科学发展观已经如同信息化一样深入人心,微博有3亿用户,QQ有6亿用户,手机的用户则超过了9亿,我们似乎已经不用怀疑中国人对科技产品的热情,张维迎在《什么改变中国》中提出, 30多年来,是市场和资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关键因素。但在我看来,开放比改革更为重要,某种程度上,打开国门之后,中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重视、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热情,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中国的信息产业和世界工厂才得以“领秀”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才得以实现。单就经济体制而言,中国古代政府就有不干预民营经济的传统,但并没有阻止中国“一治一乱”的交替,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对权力的迷恋胜过了对科技的兴趣,这一点,林毅夫教授在荣归北大后推出的一系列著作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出于对民生的关注,领导层对于“增长必须是没有水分的”承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中,吴敬琏等经济学家力主建立公平制度以保护创新,使增长的果实不至于遭到公权力的剥夺,可以说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不能影响到人民的生活秩序。然而,政府垄断着货币的发行权,如何使经济刺激计划不至于成为权贵资本主义的游戏,如何使地方债控制在合理的风险之内,显然不是目前的民主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牛刀先生在《中国通胀,世界通缩》中,讲述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欧美作为世界商场的商业模式给中国带来的恶果,那就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在美国的售价远低于中国本土,主要的原因在于汇率的波动和中国政府鼓励出口的政策。这样一种模式的结果是,中国工厂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欧美青年则在游行时宣称要到中国来寻找工作。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形势来看,这种模式都必然会转变。然而,刺激内需的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交通拥堵”“暴雨积水”“征地拆迁”“异地高考”等系列问题,又将以何种方式平衡各方的利益呢?我想,总不能给后人留下“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评价吧。

  □李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