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星期五周刊·2012娱乐好声音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6:星期五周刊·2012娱乐好声音

2012娱乐好声音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6月 【学员亮相】

6月,延参法师在峨眉山传教,却遭猴子扯衣包围的视频风靡网络,其中法师的金句——“绳命,是剁么的回晃;绳命,是入刺的井猜(生命,是多么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原音重现】

  朱军:现在如果有人说朱军的节目很煽情,我觉得那是在表扬我。眼下很多节目,那些眼泪才让人看不懂呢——选秀要哭,谈恋爱要哭,找工作也要哭,我都不明白他们为啥要哭。我可以说,我的煽情至少是严肃的,《艺术人生》赚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的眼泪,是艺术家一生经历化成的眼泪,发自内心,很真实。

  作为央视主持一哥,朱军的煽情饱受诟病,并成功毁掉了“德高望重”和“德艺双馨”这两个词。在朱军“道学面具(林奕华语)”的世界里,眼泪显然和人一样是分三六九等的。去年朱军为新书做宣传时,曾抱怨不懂为什么“选秀要哭,谈恋爱要哭,找工作也要哭”。在《艺术人生》的话语体系里,我们也许可以试着这么理解,艺术家可以按照年龄分级别流泪,可以按照文工团的军衔分级别流泪,可以按照作品是得过“金鸡百花”还是得过“五个一”等分类别流泪,大艺术家流大泪,小艺术家流小泪,而普通人为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成名、恋爱、求职”等事流泪时,则会被称为“看不懂”。

  黄秋生:最近有很多评论,但罗志祥是谁?……我没有粉丝,亦不需要粉丝,我有的是朋友,大家是对等的,我不是阳具,不需要摸(膜)拜。

  你听过“平生不识罗志祥,阅尽台片也枉然”吗?没有吧,那不认识罗志祥也是自然。但作为一个明星,黄秋生一句“最近有很多评论,但罗志祥是谁?”所表现出来的尖锐、刻薄和优越感太明显了,引起了罗志祥粉丝的谩骂。之后他又以“苍蝇与屎”来比喻粉丝和明星偶像,暗讽对方粉丝智障,导致事件再度升级。只是当“舌头很毒”的黄秋生,遭遇“粉丝很多”的罗志祥,两方的微博骂战不免给人“关公战秦琼”的荒诞感,不过在习惯了表面和和气气的娱乐圈,能有如此虽称不上刀光剑影但也是你讥我诮的对抗,也算是给无聊的娱乐圈以无聊的慰藉。

  陈冠希:我超喜欢汤唯!有人可以帮我告诉她吗?

  作为把娱乐圈爆炸性新闻整整提高了一个量级的始祖级人物,当年放话说要退出香港娱乐圈的陈冠希仍在时尚圈、广告圈、微博圈混着。在微博上向“文艺女神”汤唯示爱是一件很跨界的事,即使汤唯自己答应了粉丝也不会答应,粉丝答应了看客们也不会答应。在如今各种“门”的映衬下,当年的“艳照门”只能说是不小心,但他仍成为了“性败坏”的符号,而出现在他身边的女人,也会遭到人们别样的审视:想出名的嫩模前赴后继,想保持名节的女神避之不及。事后汤唯的应对很稳妥:就像影迷和朋友一样,感谢所有喜欢她的人。

  张元:上海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第三场《当新浪潮遭遇航空母舰》。讨论相当热烈,但昨晚酒劲太大,坐在台上竟两次要睡着,一次感谢导演娄烨把我叫醒,一次突然陆川激动得要哭,把我惊醒。

  据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无论多么热烈的讨论,在宿醉的张元那里,都只是环境噪音。可以打断睡眠的声音,恰是八卦滋生的地方——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陆川聊及多次延期的《王的盛宴》激动得双眼含泪,声音哽咽,说好不撒娇的,又撒娇了。面对凶猛的好莱虎,国产电影导演抱团取暖的姿态是显著的,但走近了看,他们也各有各的方式。沉睡的张元、警醒的娄烨、流泪的陆川,这段描述真的太精彩了。

  【导师点评】

  ●韩松落(专栏作家,影评人)

  老一代明星,都比新生代明星有个性,比年轻明星坦荡敢言。北野武、高仓健、黄秋生,在任何场合,都敢于批评影视界不良现象。这种做派,在公众人物身上,越来越少了。他们在网络出现之前就成就了自己,和那些与网络共生的新一代明星截然不同。

  ●谭飞(影视策划人)

  艺术人生是一个飘在云端的节目,它习惯把人艺术家化,这一点可能和公众的认知形成了反差,它的语境已经落伍了。现在它可能想跳下来接接地气。但这个过程很长,云端毕竟离地面太远。反而是朱军越来越有娱乐精神,值得表扬。

  ●黑刀(乐评人,星外星音乐副总)

  我曾在微博开了一句玩笑警告陈冠希,结果被腾讯视频做成节目。我相信陈冠希是句玩笑,可我那微博也是玩笑,自己的玩笑被误读,本就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你没办法强求那些不相干的人一定能理解你的玩笑,陈冠希亦然。

  ●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影视策划人)

  朱军说的有道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电视制作者缺乏媒体责任感,创新能力不足,业务素质不高,一味追求收视率,其结果只能拿哭泣说事儿,赚取廉价眼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