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化新闻·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化新闻·重点
下一篇

传承民族的半部文明史稿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年度图书《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作者之一李秋香呼吁更多人来关心乡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答谢词】年度图书

  □李秋香

  (《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作者)

  本书是我们二十几年来,乡土建筑综合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凝聚着作为学术领航人陈志华先生的大量心血,和我们的共同努力。

  二十几年,漫长的研究之路很不顺利,几次险些夭折,艰难曾让我们产生疑问,“乡土建筑研究”到底还能干多久?看到这项研究如此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大量古村落迅速消失,乡土文化正在迅速走向灭绝时,我们默默地坚守这块阵地,因为乡土建筑是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就像陈志华先生说的:“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乡土建筑研究初起,我们就是从聚落下手,我们每年上山下乡,把乡土建筑作为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去研究,大量建筑个案的研究,使我们越发认识了中国乡土建筑的丰富,它们无疑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

  这些年,面对大量古村落的破坏,我们无回天之力,只能拼尽全力加快研究步伐,去记录,去呼吁。要知道我们造不出乡土建筑千年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但我们不能忘记祖辈的贡献,尤其是在我们享受着前人创造的文明与进步时,更应该牢记,用感恩之心,将这些优秀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下来。

  这本研究著作是经过二十多年,在进行了大量古村落研究的基础上,锤炼与思考完成的,陈先生说:“我们不可能完成它,连起码的架子都搭不起。我怕我们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已经永远没有人可以完成那本书了。我们的祖辈,曾经以他们的辛勤和智慧,用大量乡土建筑写就的我们民族的半部文明史稿,将永远不能完整地传递下去了,因为乡土建筑已经被破坏得七零八落,残缺不堪了。”于是,这本书的名字又增加了“初探”两个字。

  乡土建筑文化是在民族情感中诞生、发展、成熟,我们的这本著作如能唤起人们对本乡本土的那份情感和关注,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我们心里会得到些许的宽慰。既有初探,就可有再探,以此寄予后人,将我们民族的这半部文明史稿,保护并传递下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