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星期五周刊·放大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星期五周刊·放大镜

《007大破天幕杀机》1月21日上映,多处设置衔接《诺博士》

老牌特工重新上路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007大破天幕杀机》是邦德这位英国特工第三次登陆中国内地银幕,也是第一部来内地取景的007电影。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如今的《天幕杀机》,这个史上最长寿的特工系列电影更换了6位男主演,在2012年迎来了50岁寿辰。第23部007电影阵容堪称空前,除了丹尼尔·克雷格外,反派贾维尔·巴登和二号男主角拉尔夫·费因斯都是奥斯卡影帝级人物,导演也请来奥斯卡最佳导演萨姆·门德斯,重要角色除了巴登都来自英国本土。

  《天幕杀机》票房全球超过10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吸金的007电影,但也有评论指出影片受《谍影重重》《黑暗骑士》影响太大,失去了007电影应有的优雅和幽默。不过熟悉007系列的观众,还是能从片中看到大量对1962年的《诺博士》的致敬,以及对大英帝国没落的自我解嘲。更关键的是,包括M女士等几位关键角色的变故,让影片结尾在剧情上和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对50年最好的纪念。1月21日影片登陆中国。

  silva 席尔瓦

  他绝非假想敌

  过去50年的007反派,大多数都是设定的假想敌国家的坏人,要不就是想毁灭全世界的组织。这一次《天幕杀机》中,编导抛弃了这样的“坏习惯”,而是向《黑暗骑士》靠近,创造出全新的反派。

  哈维尔·巴登饰演的席尔瓦是全片最夺人眼球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他变态、疯狂、残忍,另一方面他又心思缜密,计划周详,处处赶在007前面抢得先机。他的目标不是为了毁灭地球、争夺能源,而是为了报复一个人。席尔瓦有着很重的恋母情结,多年前甚至就是另外一个詹姆斯·邦德,他如何堕落到这样的地步是电影关注的重点。巴登扮演的这个性格复杂立体的角色,曾被不少媒体封为007电影50年历史上的最佳反派。

  M

  军情六处悲怆的权力交接

  007的顶头上司M在电影里一共换过三位,在皮尔斯·布鲁斯南担任007之前都是男性扮演,从《黄金眼》开始变成朱迪·丹奇扮演的M女士(上图右)。以前的M面对邦德花花公子和冒险狂的作风经常无可奈何。而M女士似乎成了邦德的冤家,对他总是摆出古板又苛刻的表情。邦德能征服全世界的美女,唯独这个英伦老太太面前变得相当听话,难怪克雷格前晚和中国观众连线时笑称:“M才是最厉害的邦女郎”。

  《天幕杀机》中M女士遇到大麻烦,一开始由于过于独断专行差点把007置于死地,丢失特工名单也让她不被英国政府信任。更可怕的是,这次大反派的最大目标竟然也是她,面对对手宿命式的围剿,这位“最厉害的邦女郎”也到了谢幕时刻(毕竟朱迪·丹奇已经79岁高龄,实在经不起下一部007折腾)。

  曾因《英国病人》获得奥斯卡影帝提名的拉尔夫·费因斯在《天幕杀机》中扮演马洛里(上图左)是名监督M所领导的机构的政府官员,从表面上看,马洛里是个绅士,但表面之下,他却咄咄逼人。敢于挑战M女士的权威,并和她面对面的交锋,在M女士面临听证会质询时遭遇危机,他又出手援救,影片的副线就是在探究马洛里到底忠诚于谁,随着故事推进,观众发现这位曾经也是特工出身的英国佬只是忠于自己职责。所以当马洛里影片结尾接下M的称号和职位,剧情也圆满地回到1962年的《诺博士》之前。

  Girls 邦女郎

  彻底沦为打酱油角色

  前22部007最不缺的就是邦女郎,这也是一直为男性观众津津乐道的一点。据不完全统计,前面22部电影共有80多位邦女郎登场,康纳利演007时,出一次任务能遇到五六个邦女郎,到了克雷格时代,每次能遇到两位就算烧高香了。这次反派邦女郎由马尔洛扮演(上图左),拥有全部经典特征的邦德女郎:美艳、性感、神秘,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不过门德斯懒得介绍(因为他的专注力都在巴登身上)。

  而由娜奥米·哈里斯扮演的另一位邦女郎伊芙(上图右)从长相上来看,应该是邦女郎中相貌最为平平的一位。和之前萍水相逢的美女、反派手下的帮凶、其他国家的女特工等邦女郎设置不同,这次的邦女郎是007在军情六处的同事。虽然两人还是少不了调情一番,但她出现也是为了照应首部影片:《天幕杀机》片尾伊芙说她退出一线改当办公室秘书,而她Moneypenny的绰号也证明了她就是《诺博士》中007进办公室就要调戏的那位女秘书。

  James Bond 詹姆斯·邦德

  揭秘童年阴影

  如果说《皇家赌场》是对007初出茅庐的一种描述,而《天幕杀机》则更多体现的是007的中年危机。开片007执行任务失败而差点殉职,而下令开枪的竟然是顶头上司M女士……此后,影片又通过大量篇幅表现了邦德因年龄老去而导致的身体素质上的衰退,再上岗时体能测试不及格、被女同事嘲笑老迈,自己也对职业感到迷惘,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铺垫007再向古典主义的回归,毕竟在伊森·亨特、杰森·伯恩横行的年代,回归传统是个正确的噱头。

  重要的是,本集首次向观众揭晓了邦德的身世之谜,讲述了邦德幼年时父母辞世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虽然M女士曾宣称:“孤儿最适合当特工了”,但又有谁能明白一个在苏格兰荒原城堡里长大的孤儿的内心。在弗莱明的小说里,邦德是英格兰人,《天幕杀机》将他长大的地方设置在苏格兰,颇有点向第一任007扮演者肖恩·康纳利致敬的意思。而且,他返回老家所驾驶的阿斯顿·马丁DB5跑车,也是1964年康纳利在《金手指》中的款式。

  是时候添个年轻的面孔了

  早年的007如果没有Q博士的高科技帮忙,估计已经牺牲好几回了。从《诺博士》开始,Q这个人物一直有出现,广受观众欢迎,这位军需处博士总能给007提供一些稀奇古怪的设备,这样的角色设定曾让《碟中谍》等间谍片受益匪浅。

  但随着克雷格版007信奉“贴近现实”的叙事和拍摄手法,Q遗憾地缺席了《皇家赌场》《量子危机》。这次念旧的门德斯特意召回Q博士,而且成功改良成书卷气十足的年轻人,由英伦小生本·威士肖饰演,彻底颠覆Q博士睿智老人的形象。于是乎观众会看到007嘲笑Q:我觉得你毛都没长齐,而Q在给了007手枪和GPS定位仪后也反击,“能爆炸的钢笔我可给不了你”,调侃前作。

  ■ 对话007

  我对M最有感情

  记者:去年在一次采访中你曾说想和邦德说再见,为什么会这么说?

  丹尼尔·克雷格:当时我已经签了至少一部邦德的合约,我可能是在开玩笑,或者这很可能是记者误解。

  记者:你曾说山姆·门德斯是你再演邦德的重要原因,但他以前没导过此类电影,你开始时没担心过?

  丹尼尔·克雷格:开始时确实担心。但随着跟他合作的深入,我们就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了。 

  记者:这部电影既怀旧,又有新的元素,英国人如何看这部电影?

  丹尼尔·克雷格:这部电影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英国电影,作为英国人,我希望它能融合古典和当代,据我所知,英国人特别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邦德仍然是一个很英国的角色,尽管冷战之后英国相当悲催,也没有钱。所以我希望邦德仍然是个英国绅士,但我更认为它是更国际化的角色,是拯救世界的国际化的英雄。 

  记者:片中你和M女士的感情是很大的亮点,M死去的时候看起来也是邦德最动情的时候。

  丹尼尔·克雷格:我们是最后一天拍这场戏的,大家都哭了,我哭了,山姆哭了,朱迪哭了。但我认为这对电影的作用很好,因为未来将引入新角色——一位男性上司,我很看好未来表现这两个男人的关系,他们将会有竞争关系,也可能会并肩作战。

  记者:让M女士死去这个情节,最初你们是否有过犹豫?

  丹尼尔·克雷格:我们确实犹豫过,其实让她死去是这个剧本创作时的第一个想法,整个剧本也都是根据这个想法展开的,所以我们开始后就没有回头路。

  记者:你希望下一部邦德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

  丹尼尔·克雷格:我们肯定会保留一些旧的角色,加入新的角色,既要延续以前有趣的东西,也要讲好新的故事,我希望能够加入一种感情投入感,加强故事性,而不是简单的动作场面。

  记者:片中有上海和澳门的戏份,对这两个地方有什么感受?

  丹尼尔·克雷格:其实我的戏份都是在伦敦拍的,剧组来到这两个地方进行直升机拍摄和街拍。不过以前我来过上海,我爱上海。

  记者:跟你合作过的邦女郎,你最喜欢哪个?

  丹尼尔·克雷格:说哪个都得罪人,但有一个我可以说,那就是M女士,她是我最欣赏的邦女郎。

  C12版-C14版/专题统筹 李世聪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林 孙琳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