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中,国内汽车流通领域的并购大多发生在两家民营企业之间,国企和外企参与极少,宝信对燕骏的收购算是特例。对于已成功的并购而言,目前整合效应尚不明显,整合的领域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企收购外企
整合效应更有潜力
对于宝信收购燕骏,部分业内人士不太看好,两家企业一南一北,一民企一外企,在文化背景、管理理念上都有很大差异,磨合过程将很漫长。在资产交割问题解决后,并购的两家经销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财务管理和薪酬体系的接轨,而这一过程中,团队尤其是管理层稳定至关重要。作为外企,燕骏高薪体系在同业中很独特,其主要高在二线岗位的收入水平,管理层收入与同业水平相近。
“燕骏的高薪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北京一家豪华品牌经销商负责人介绍,“但现在由于领导和中层都换了一些,以前的管理理念很难再执行了。收入水平已下降很多。”新华信渠道研究专家金永生介绍,其实民营企业和外企在综合管理水平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在品牌营销水平和销量方面差距也不大,只是侧重点不同。民营经销商集团大多是扁平化架构,因而在决策权限下放方面更为大胆,而外资集团的层级相对复杂一些,更多需要集体决策,管理效率可能更低。
此外,民营经销商集团毕竟是本土企业,在与当地政府关系、优惠政策、店面审批及争取优良地段方面都有更大优势。而外企则在经营理念模式上相对更先进,创新业务发展得更成熟,正好可以弥补民企盈利点相对单一、衍生业务尚不成熟的不足。
成立合资公司
相互独立摩擦少
相对宝信对燕骏的强势收购,中升和百得利的合作则给双方以较大的自由度,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中升集团在2010年收购百得利50%的股权,双方成立百得利(中国)投资境外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
百得利一位人士介绍,百得利老板变成了现在的这家投资公司,不过管理团队仍是百得利的原班人马,中升集团不参与百得利经营,主要通过管委会负责监管,百得利的一些重大决策和项目需由中升集团的管委会集体讨论,协商制定。
对于中升而言,收购百得利帮助其加速进军高端市场,此前其主要做中端品牌,且近一半是日系车。而百得利则借此加速其全国扩网的目标。百得利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合作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资金充裕了很多,建店加速,预计今年还将新增4、5家4S店,基本都在二三线市场,而此前百得利网络集中在北京和天津等一线城市。
此外,由于中升和百得利在品牌结构、企业文化上差异很大,因而并未迅速全面整合,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保持独立性,“两家的品牌文化,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对利润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因而现在也还在磨合中。但我们不会要求谁领导谁,”上述百得利人士介绍。据悉,在被中升收购50%股权后,百得利的薪酬体系基本没有变化,管理团队也基本未变,实现了平稳过渡。
民企收购民企
优势互补
正通集团和中汽南方由于是收购关系,因而正通集团的主导地位更明显一些。双方在管理团队、薪酬体系上进行了整合。正通集团一位内部人士介绍,被收购后中汽南方有部分高层离职,不过70%至80%的员工都留下来了。
在管理团队和架构的初步整合完成后,两家汽车经销商集团进入品牌和经营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整合。上述人士介绍,“随着沃尔沃和捷豹路虎品牌的加入,正通集团在豪华品牌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全面合理,与厂家谈判的筹码进一步增强,这使得今后正通再申请路虎沃尔沃这些品牌时更为容易。”
同时,正通集团还可推动旗下不同豪华品牌之间的互相交流借鉴。比如将捷豹路虎的销售经验复制到奥迪、宝马之上,涉及销售、市场推广、库存控制和进货搭配等领域。这促进了此前两个独立集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金永生介绍,目前合并的国内经销商集团的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规模和销量上的提高,在盈利点的创新、客户资源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现在已合并集团的经营效益和决策效率还没有明显变化,不过毕竟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新京报记者 尹蔚
■ 链接
宝信收购燕骏进度缓慢
尽管去年8月份宝信就已发布公告称以3.05亿美元收购燕骏汽车集团。不过,记者上周从多方获悉,这一并购速度较预期有所放慢。“现在交接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呢,宝信的人还没有入驻”,燕骏汽车旗下4S店的一位展厅经理介绍,目前燕骏在京的几家店都出现员工离职情况,但各家店市场总监、总经理等管理岗位相对稳定。但宝信对燕骏的收购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亦庄一家4S店人士介绍,收购后宝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肯定想用自己的人,在管理理念和薪酬体系方面也自然会以宝信为主导。无独有偶,去年5月就已宣布合并的惠通陆华和嘉华两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如今的整合工作也还未完成。“我们还在做收尾工作,很多方案都在推进,预计春节后会对外有一个公开说明,但目前不便透露任何信息”,惠通陆华旗下4S店的一位负责人介绍。
新京报记者 尹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