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网络问诊 只能提供咨询建议,而非诊疗诊断(1)

2013年01月2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网络问诊更多提供的是健康建议或进一步就医指引,无论网络问诊如何发展,均不可能代替医院诊疗。

  根据出现的症状在网上搜索病症、病因,几乎所有人都足不出户做过“自我诊疗”。专业健康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网络咨询、视频问诊,更是解决了许多人“挂号难”的燃眉之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APP等手机客户端,在多样化问诊渠道的同时,也将普通的寻医问药拓展至线下的体检、挂号绿色通道等整体健康管理领域。但在海量、零碎信息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去伪存真、寻得良医和良方,却是需要体制、监管、认证、个人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网络问诊形式

  电脑

  搜索引擎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病症如“偏头 痛的原因”、“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 的区别”、“乳腺增生会不会转变为 乳腺癌”等内容,立即就能弹出由网 民、网上医生提供的各种建议、诊 断、防治方法,或直接在论坛上问诊;

  专业健康网站 在好大夫在线、家庭医生在线等专 业健康网站上直接向有资质的大夫 进行咨询;不少健康专业网站嵌入 了预约挂号、电话咨询、体检和就医 绿色通道等线下服务;

  微博 在微博上通过医生直接提问;

  网络医药平台 网络医药平台也开始涉足 医药电 商行业,人们可以在网上购买OTC药品;

  手机

  专业健康网站客户端产品 如春雨掌上医生、家庭医生在线的 “掌上家庭医生”;

  健康彩信 嵌入了预约挂号、电话咨询、体检和 就医绿色通道等线下服务的健康彩信;

  网上咨询满足个性化健康诉求

  “当下新媒体中的医疗健康信息80%是垃圾,如何选择信息是关键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秀荣说,官方口径的信息相对来说更权威、更直接,现在北京市正在努力做类似“健康百度”这样的网站,但难度较大。她认为,每个媒体发布平台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大夫在微博上应该以健康教育为主,对普遍性的问题给予借鉴性的建议,对于在诊室里面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新媒体如微博平台上则不能草率回答。

  “呼吸科的大夫当然不能去做泌尿科的问诊,专业资质是健康传播的前提条件,而医生的话往往平实、不博眼球,所以如何将专业、准确的信息传播出去,是需要医生和媒体、相关机构共同推动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总干事张永明认为。

  而身为媒体人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编导张自力认为,新媒体传播健康教育的真正关键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比如春雨掌上医生这样的“点对点”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信息平台,真正体现了新媒体的特点,是表现力最强的信息,而不是量大且毫无针对性的信息海洋就是新媒体。网上健康咨询满足了越来越个性化的健康诉求。

  健康咨询与一般网络互动不同

  “健康咨询必须是专业、严肃和严谨的,这与一般网络互动有很大区别。”家庭医生在线CEO郑文艺说。互联网的信息海里充斥着不权威、不专业甚至是谬论、谣传,但健康知识恰恰是最不能乱说的,不能靠小道消息、八卦传闻,“健康网站不仅仅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对医疗资源的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就会出大问题。在遵循新媒体海量资讯特征的同时,家庭医生在线专门辟出一个角落,由权威医学专家直接与网民互动,向网民给出权威、专业的解答,也方便类似病症患者进行查阅。”

  谈到与医生和医院的合作问题,郑文艺说,“我们重点打造肝病、糖尿病、肿瘤、眼科、中医等知名专家任主编的频道的家庭医生在线,与广东省权威的三甲医院在医院层面上直接展开重点频道合作建设,与医院和医生直接签订健康服务合作协议。比如说,与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共建的肝病频道、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建的糖尿病频道。重点频道的主编或由中华医学分会主委、国医大师等全国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或由全国知名的学科领域专家担任。”

  ■ 答疑解惑

  网上问诊多起到导诊作用,不能取代面诊

  Q网络问诊仅仅是病人甚至病人家属陈述病情,医生没法实际面诊,如何保证不会被误诊呢?

  好大夫在线网站副总裁张熙: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病症发展过程、病史、疾病家族史、用药,当面观察病人的病情,配合现代医疗器械的检查来进行诊断、治疗。虚拟空间里目前还无法面察亲观病状,网上咨询自身定位是解决医生和患者的联系,不能做诊断。因为医生没见到患者之前给诊断对双方来说都有很大风险,这个行为本身在医疗体系里是被禁止的。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网络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在患者见到医生之前,网上提供的咨询服务是轻量级的诊疗建议,不能作为诊断。网络问诊更多提供的是健康建议、或进一步就医指引,无论网络问诊如何发展,均不可能代替医院诊疗。网上咨询无法代替面诊,严格会诊一定要发生在医院。

  春雨掌上医生市场总监卢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医生的首诊往往是先观察,而中国则是先进行检查,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网络问诊解决的重点不是病症如何治好,而是导诊、分诊。目前,网上诊疗还不成熟,很多疾病是不能在网上明确诊断的,只有明确指示的如静脉曲张这样的疾病不用当面看。

  张永明:我个人的微博尽可能以健康宣教为主,具有明确性、普遍意义的问题才给予解答,比如患者提问哮喘复发这种具有强烈指示的问题,就可以给予解答。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对回答的理解不一样,是不能对患者在网上进行问诊的,而只是将网络问诊当作医患问诊互动的平台。

  医患可利用碎片时间问答

  Q很多大牌专家都很忙,我怎么知道回答问题的大夫的资质,怎么知道是这个大夫在回答问题,还是他的团队、助手、研究生在回答问题呢?

  卢杰:我们的问诊平台采用移动互联网形式,这是类似移动微信的交流,并非实时交流,可以让医患双方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来进行问答。

  张永明:我认为,常见疾病问题由专家的研究生、助理来回答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另外,患者最终还是要去医院进行排查。

  Q网络问诊的形式有助于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么?

  张永明:我认为网络问诊更多的是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但是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形式。比如说李光伟大夫著名的“大庆研究”,是对大庆地区的三高人群长期随访超过10年,而网络形式的调查往往是瞬时的,随意性较大,能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但不能当作流行病学调查。

  (下转D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